歐盟緩不濟急 立陶宛陷困境
歐洲小國立陶宛連月來充當反華先鋒,先允許台灣在當地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繼而屢屢打着人權幌子對中國大陸內政說三道四,成功搶盡傳媒眼球。在大陸實施經濟制裁還擊後,洋洋得意的立陶宛政客一度狂言「不怕北京制裁」;詎料陸方加大制裁力度後,立陶宛隨即「跪低」向歐盟求救。惟歐盟最新回應卻指,恐怕最快要半年後才能提供援助,這對急得像熱鍋上螞蟻的立陶宛企業而言,猶如晴天霹靂。
歐盟委員會委員辛克維丘斯日前與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會面時,先說出「理解立陶宛經濟會受到重挫」的客套說話,之後稱歐盟委員會現時只能評估局勢、監測陸方的後續行動及可能造成的影響等等,並坦言陸方的許多行為很難判斷是由政府主導。他又透露,歐盟成員國對如何回應陸方存有分歧,「相信達成協議需要至少半年時間」。辛克維丘斯的表態,令求援心切的瑙塞達大失所望。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之後發表年度回顧長文時,強調歐盟會在中國大陸議題上保持一致,並將大陸視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說穿了,歐盟樂意口頭聲援立陶宛,甚至力挺對方要求世貿組織作出仲裁,但歐盟是絕不會為了區區一個立陶宛,而放棄大陸這個龐大市場。有人揶揄,博雷利對大陸的定調,根本講完等於無講。
貿易受阻 苦了商家
立陶宛的激光設備、汽車零件及化肥商,需從大陸進口各種設備。惟兩國交惡後,大陸往返立陶宛的貨物面臨冗長清關程序,結果交貨時間延遲至數百天,部分交易甚至被迫終止。立陶宛工商會聯合會對此叫苦連天,稱國內商家已沒法再等下去,政府必須盡快解決問題。
然而,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仍堅持「沒有國家可以將外交政策強加於立陶宛」,又聲言政府沒有挑戰一中原則。眼見向歐盟求助無門,立陶宛國內有聲音認為,應轉而尋求與美國加強貿易往來。可是,美國向來對附庸國都是用完即棄,加上自身也被疫情弄得一團糟,又怎會出手相助。結果爭做反華爛頭蟀的立陶宛政客得到所謂的光環,卻苦了國內商家要為其毫無理性的外交政策埋單。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