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格陵蘭出土化石 證屬新發現恐龍

團隊在格陵蘭挖出恐龍頭骨化石。 團隊在格陵蘭挖出恐龍頭骨化石。
團隊在格陵蘭挖出恐龍頭骨化石。
【本報綜合報道】以巴西為首的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1990年代初在北美洲丹麥屬地格陵蘭東部詹姆森盆地(Jameson Land)出土的兩個食草恐龍頭骨化石,證實屬於新發現的食草恐龍品種,是梁龍的祖先,生活在約2.14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
逾2億年歷史 可重達1噸
新品種命名為「Issi saaneq」,有「寒骨」之意,屬中等大小的長頸恐龍,是最早生活在北半球的蜥腳類恐龍之一。這種恐龍長4米,高1.5米,重達一噸。團隊透過3D微電腦斷層掃描技術掃描化石,發現兩個恐龍頭骨是同一物種,而非過往研究認為的板龍屬恐龍。
團隊估計,出土的兩個恐龍頭骨分別屬於青年和亞成年恐龍,本身未完全發育成熟,可能有4至5米長,最高重量可達500至600公斤。研究報告已刊於國際科學期刊《多樣性》(Diversity)。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