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城市管理靠暴力 文明建設淪空談

「城管暴力執法」一詞連日來盤據微博熱搜榜,誠然,江蘇南通市吳姓城管摔倒張姓老婦一事,凡看過片段者,無不痛罵吳某狠毒,其動作之流暢,怕連一般地痞流氓都自愧不如;惟民憤久久難平,皆因民眾痛恨的不只吳某一人。官方回應迅速,先解釋吳某只是協管,再來是行政拘留兼解職,上周六更處分吳的同事上司;惜治標不治本,城管隊早已淪為社會上最需要被管理的一群,小小協管披上制服即可肆無忌憚,當局若不對症下藥,暴力執法問題恐怕只會接二連三。
城管在普羅大眾心中早已臭名昭彰,惡行不絕於耳,除了毆打小販、參與強拆,甚至曾發生圍毆民警事件。公道而言,城管執法確有難處,對象多是錙銖必較的草根階層,且手段以罰款為主,對受罰者是切膚之痛,遭遇惡言相向甚至暴力反抗屬家常便飯。但換位思考,攤檔小販也是弱勢社群,一張罰單隨時是一家三餐,錙銖必較實因性命攸關,若非在城市中找不到容身之所,小販們又豈會以身犯險、屢勸不改?
掃蕩草根 營造繁華
雖說法不容情,城市發展最忌雜亂無章,但執法不過是城市管理中的一環。凡存在必有理,當局毋須對小販趕盡殺絕,只需設置牌照制度,小販也可井然有序,甚至變成特色,為千篇一律的大都會錦上添花。然而地方政府為拚政績捨難取易,利用城管掃蕩草根,營造繁華假象,說到底又是一項「面子工程」。
近年來,各地政府致力為城管打造新形象,諸如「城管自掏錢包買下滯銷貨物」等報道屢見不鮮,但網民反應令人慘不忍睹。歸根究柢,「城管等於惡霸」的觀念深植民心,改善當從裏外夾擊。在外表上,城管現時的制服與警察相似,肩章更冠以國名,絕大多數外國人都是傻傻分不清,甚至城管本身也自鳴得意,披上藍袍即橫行無忌,殃及警察形象。制服最大的意義在於識別,城管制服的設計須讓民眾易於分辨,或予人親近之感。
從內在而言,城管雖為執法人員,但執法對象不是十惡不赦之徒,應更偏重於監管和教化,而非懲罰。尤其在內地,劣質食品掃之不絕、假藥黨橫行、虐貓殺狗者脫罪,每一項都對社會危害極深;當局捨本逐末,大量聘用價廉卻缺乏正規訓練的協管員來挑剔「搵兩餐」的小販,怎可能不惹民怨。與其濫聘人手,倒不如讓城管精英化,把資源留在更值得使用的地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