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老撾菊頭蝠帶病毒 極似新冠

【本報綜合報道】世界目前渴望得知釀成全球疫情的新冠病毒起源,英國科學雜誌《自然》上周五刊登研究,指在老撾北部洞穴的菊頭蝠(horseshoe bat)身上,發現至今與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或是新冠病毒的祖先。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及老撾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數百種從菊頭蝠發現與新冠病毒接近的病毒,其中3種命名「BANAL-52」、「BANAL-103」及「BANAL-236」病毒,其可以致人體感染的受體結合區域(RBD),比在中國雲南省墨江一個礦洞內找到的冠狀病毒「RaTG13」,與新冠病毒更相似。「BANAL-236」的RBD更與新冠病毒的幾乎相同,進一步證明新冠病毒可能從蝙蝠身上傳染至人體。
印證早存在於自然
被研究的冠狀病毒中,無一款病毒的棘狀,帶有新冠病毒獨有的「弗林蛋白酶剪切位點」,而新冠病毒此一特徵是引來學界推論,病毒或由實驗室創造而成的主因。研究人員表示,「弗林蛋白酶剪切位點」可能在冠狀病毒早期傳播過程中,與其他動物宿主或在患者體內結合而成。今次研究印證可以感染人體的冠狀病毒,可能早已經存在於自然,透過更多樣本分析,將有助了解其起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