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誤導社會損身心 低齡男團遭解散

出名要趁早?四川成都一個名為「天府少年團」的所謂偶像男團,近日在某娛樂經紀公司的運作下宣布正式出道,但隨即招致包括內地官媒在內的廣泛輿論抨擊,原因是該7人男團的平均年齡只有8歲,最小的更只有7歲。結果前後不過4天,涉事公司便匆匆宣布將之解散,亦令其成為史上最快解散的男團;成都市教育局表示高度關注事件,包括對網民質疑有成員因此導致輟學等問題,已在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核查。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廣電總局才剛於月初下發網絡綜藝節目專項排查整治要求,當中偶像養成類節目更是嚴格管控的重點;而在此前,當局亦沒少推出禁止未成年人參加選秀類網絡綜藝節目、杜絕明星親子類包裝炒作的「限童令」,偏偏就是有人無視禁令,非要對着幹,目的無非還是為了賺錢,那這些孩子不就成了賺錢工具?雖然涉事公司對此矢口否認,並堅稱不做飯圈文化,沒有資本運作,就是想同一群熱愛唱歌跳舞的孩子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只是誰信?
藝術包裝 變搖錢樹
反正近年選秀節目、偶像養成產業及粉絲經濟的熱炒讓不少人賺得盆滿缽滿,並紛紛染指未成年人群體,早早便將他們推向市場,難免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而對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的他們來說,過早地接觸複雜的娛樂圈、置身商業利益運作之中,更加不利身心健康發展,易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並通過偶像效應傳遞給社會,從而誤導更多辨別力較弱的青少年。所以各界呼籲加強這方面規管,絕非沒有道理,且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亦已出台,都為規管提供有力支撐。
有報刊更直截了當批評此舉屬虐童行為,不過是藉「藝術包裝」進行掩飾,甚至有人質疑打造這類「童星」、「童模」是否涉嫌使用童工。就像早前爆出的3歲童模遭母親踢踹等事件,一方面反映某些行業在使用未成年人問題上仍處於法律模糊地帶,一方面也說明這類行業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下,只會更頻密地使用未成年人,過程中卻忽略保障他們的身心健康等合法權益;以至部分家長自己也掉進錢眼裏,將年幼子女當搖錢樹,以威脅、虐打等方式逼他們「完成工作」,如何有效防範遏制?
事實上,說出這句「出名要趁早」的張愛玲當時也已是20幾歲,並未早到7、8歲,小小年紀實在不該急着「出道」,而是應讓他們全面回歸校園,認真學習掌握文化知識,塑造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身心都得到茁壯成長,再去理性選擇人生之路,免遭傷害。現實中就有「小馬雲」這樣活生生的例子,當初被人利用賺錢,利用完了隨即棄掉,結果書沒讀成,身心發育亦受損,更無追責虐童之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