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艙外服設計之爭 功利心誘惑使然

近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員完成出艙任務,誰知竟引發一場糾紛,即航天員出艙時所穿、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艙外服設計成果歸屬問題。事緣研製團隊的核心成員曾一度轉校任職,從而引發湖南的兩間涉事學校湖南大學及湘潭大學陷入激烈爭奪戰,只是細究起來,這場爭奪或許不該發生,有些事原本很容易理順。
當航天員穿着這款名為「飛天」的新型航天服成功出艙後,湖南大學隨即對外宣布,相關艙外服的工業設計任務是由該校助理教授羅建平領銜的科研團隊所承擔,事後羅還上了央視節目,表示該作品是其團隊花8年時間設計。惟湘潭大學立即出面反駁,稱羅建平原本就職湘大,本校從2013年就由馬秋成教授帶領團隊開始相關投標工作,並於中標後指派羅為項目負責人,而該校承擔的艙外服工藝設計項目亦於2016年順利通過驗收,羅於2017年辭職赴清華大學進修,至去年才轉入湖南大學任職,如今湘大豈能全無名分?
貪佔成果 毫不知恥
日前兩間大學雖已發出聯合聲明,承認雙方都有份參與其中,以平息紛爭,並說了一些諸如呼籲各界一同攜手,為國家航天事業繼續作貢獻的客套話,但人們還是要問,既然事件原本十分清楚,為何湖南大學及羅本人還會作出類似貪功之舉,想要獨吞設計成果?背後是否受某些功利主義驅動?毫無疑問,對於任何一間大學來說,擁有這樣的學術成果當屬夢寐以求之事,因這能有效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更利於招生和引進人才,進而帶來更多榮譽和利益,只是君子愛財也好,愛才也好,都應取之有道,不能吃相太難看。
有輿論甚至以剽竊來形容事件,怕亦不為過,而這種做法在內地科研學術領域還很盛行,從過往爆出的一些醜聞可見,有些科研單位或個人不但從國內剽竊到國外,還會貪佔同行、下屬、學生的科研成果、學術論文,搞得聲名狼藉亦不在乎。中國社科院就曾有研究員抄襲別人的醫學研究文章後被罵不要臉,誰知其竟然毫不知恥,更反問甚麼是臉、剽竊了又當如何?稱自己就是垃圾,實在令人汗顏。口口聲聲說要攜手為國家航天事業作貢獻,默默無聞搞科研,其實卻在暗地裏使絆,恨不得自己名利雙收,這樣的人又有多少?此事不禁讓人想起早前陝西西安兩間大學那場地鐵站命名之爭,陝西科技大學不忿被「鄰居」西安工業大學奪得,竟遷怒對方職工子女,要求自己旗下幼稚園將他們強行退學,遭批評「丟了涵養,失了風度」,偏狹刻薄,有辱斯文,功利之爭不就是這麼無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