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廣州落後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歐班列(火車貨運)應該是中國開拓外貿市場、打破西方制裁與封鎖的重要政策手段。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都大力推動,中西部城市如西安、成都、重慶、鄭州、武漢,以至長江三角洲的城市都在近幾年大力擴展由中歐班列帶來的外貿,對當地經濟起着巨大促進作用,也有助減少對出口美國的依賴。
珠江三角洲以出口為主,廣州、深圳、東莞都屬出口重鎮,可是一貫出口依賴歐美市場,更以美國為主。面對中美矛盾日益打擊中國出口往美國,這些城市好應倣效長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城市趁機借助中歐班列,把出口重心分流或轉移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但從中歐班列開行的次數看,廣州勝於深圳與東莞,可卻遠遠落後於其他城市。
廣州只是從2016年才首開中歐班列,在全國屬於落後,2022年全年開行339列,比上年增長164%,增幅巨大,但只是追落後,且與其他城市差距仍然十分巨大。蘇州去年開行500列,浙江小商品集散地的義烏有1,569列。它們都比不上超過4,000列的西安、成都、重慶,但與廣州比,高低可見。即使長沙,2022年也開行1,012列,相當於廣州的3倍。2023年首5個月,廣州加快中歐班列的發展,開行230列,增長125%,顯示出政府和企業的努力。可是義烏頭4個月已開行640列,仍然相近廣州的3倍。廣州在出口美國受挫下加強推動中歐班列乃明智之舉,可惜力度還是不足,還需努力。
廣州以至深圳、東莞等珠江三角洲城市,實際上有條件在中歐班列方面大加發展,不但往中亞、歐洲,且在中老鐵路開行,中越原有鐵路的連接下,可開拓往越南、老撾、泰國的中老(越)班列,借助中國與東南亞貿易大增的時機。近年成都、西安等城市都已經把中歐班列連接中南半島城市,例如把哈薩克斯坦的小麥運往越南,它們更努力要成為東南亞與中亞、歐洲的運輸連接。正是它們的努力開拓,才帶出中歐班列近年的大發展。廣州、深圳、東莞雖然起步晚,但當地屬中國主要的工業生產地,應可拓展美國以外的新市場,借助中歐班列、中亞班列和中老(越)班列的劃時代擴展。
香港的物流是否也應找方法參與,引中歐班列連接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推動多式聯運的物流模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