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鼻咽癌新發現 有潛質作治療靶點
【本報訊】鼻咽癌在港是20至44歲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發病率排名第8,其發病機制也未明確。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的研究團隊,使用尖端的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患者的腫瘤樣本,解構鼻咽癌的表觀遺傳變化。團隊發現,鼻咽癌的新亞型及EB病毒免疫抑制現象,為傳統鼻咽癌發病模型提出新觀點,並揭示EB病毒確診鼻咽癌細胞特有的信號傳送,有潛質作為治療的靶點。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eBioMedicine》。
揭EB病毒免疫抑制現象
95%香港病例都與EB病毒有關,團隊發現一種全新的鼻咽癌亞型及在腫瘤微環境中與EB病毒高度相關的免疫抑制現象。帶有EB病毒的鼻咽癌腫瘤有一種稱為「全面高度甲基化」的現象,意思是癌細胞內DNA序列的甲基數目大規模增加。
團隊解釋,這些甲基的功能就像一個關閉按鈕,令抑制腫瘤的基因失去其作用,從而促進腫瘤的生長。在非EB病毒癌症中卻很少觀察到全面高度甲基化的現象,故此在傳統醫學的觀點上會認為,全面高度甲基化與EB病毒有關,更是鼻咽癌發病的關鍵。
然而,團隊卻發現20%鼻咽癌病例是「全面低度甲基化」 ,即甲基在DNA序列上大規模減少。研究更發現EB病毒可能重新編輯癌細胞與免疫細胞之間的通訊,從而保護癌細胞不被免疫系統破壞。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名譽教授龍李梅瑞說,由於抑制免疫性的細胞信號與EB病毒相關,這些通訊對腫瘤具有高度特異性,有望成為鼻咽癌治療靶點和生物標誌物。團隊嘗試了解與新鼻咽癌亞型相關的臨床意義,希望這研究能夠幫助香港的鼻咽癌患者踏上康復之路。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