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篩檢 及早揪出肝纖防病變
中大研發 分析磁力共振影像 免穿刺減風險
全球大概有15億慢性肝病患者,而肝纖維化正是慢性肝病形成前的關鍵病理變化,不少研究已證實早期肝纖維化經適當治療後可回復原狀。惟現時主流的入侵性肝穿刺、肝纖維化掃描等,難以用於大規模篩查,亦難以診斷早期病變。香港中文大學最近研發出「無創人體組織生化成像技術」軟件,只要用以分析磁力共振掃描(MRI)的影像,就能檢測出早期的肝纖維化,不但成本較低,亦可無創傷地完成檢測,適用於恒常篩檢及監測病人治療進度。
研究團隊成員、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陳蔚天解釋,新技術用上「自旋鎖(Spin-lock)」技術,透過分析MRI成像中的「磁化轉移」物理反應,了解人體器官內大分子沉積的程度,從而得知病變資訊。
毋須額外添置硬件 成本大減
檢測方法與MRI掃描無異,而且配合一般MRI系統即可,毋須如其他檢測方法般要添置額外數十萬元的硬件,病人也不用注射造影劑。因此新技術除可大大降低檢測成本,病人亦不用承受入侵性檢測的風險,就可測出第一、二期的早期肝纖維化。
初步臨床測試時,研究團隊找來了30名健康人士、25名有肝纖維化者,發現新技術的表現比現有檢測方法好。陳蔚天指,新技術能夠得知病人的脂肪、發炎情況等,令醫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狀況,從而作出更精準及針對性的治療,更有用作檢查不同疾病的潛力,例如腎纖維化、眼纖維化、關節炎、心臟病、腦部病變等,均有機會透過新技術,於疾病仍處於早期階段時便發現,但這些均需要更多研究去證明。
新技術除獲得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並已取得美國專利及正在申請中國專利。陳蔚天透露,將開展一個更大型的多中心臨床測試驗證研究,確認新技術的成效及可靠程度。即使受疫情影響,團隊難到本地及內地醫院實試,但現已與一間內地醫療中心洽談好,並希望能與多4間醫院合作,以取得約300至400名使用者的數據;如若順利,整個驗證研究一兩年就可完成,冀在3、4年後可與MRI廠商合作,將有關技術推出市面,令更多人受惠。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