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 「老藥新用」─藥物重新定位

藥物研發弊於高淘汰率、研發成本昂貴和研發時間長,將舊藥重新定位用於新症上,在各方面而言都愈來愈有吸引力。
當然,「老藥新用」還有其他好處。從監管角度考慮,現有藥物已多次進行臨床實驗,早已得悉其最合宜的使用劑量,有效降低新上市藥物引致不良反應的機率;從科學角度考慮,當有適宜的舊藥物用於新症時,有助專家們更深入了解藥物的作用機制及相關罕見病的病理學。
目前,已經有一些「老藥新用」的成功案例。最為人所知就是阿士匹靈(Aspirin),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抗炎和退燒藥,現已成功地運用於預防中風和預防心肌梗塞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另一成功例子——沙利度胺(Thalidomide),它最初用於減低孕婦晨吐,及後卻被發現會引致畸胎,因此於1961年被停用。近年,專家發現它能應用於多發性骨髓瘤和麻風病等疾病。
「老藥新用」更可為新發現疾病找到治療方法,這對於高傳染性疾病尤其重要,例如新冠肺炎病毒。在新冠病毒迅速傳播時,「老藥新用」的方法使專家快速確定瑞德西韋(Remdesivir)——原本為伊波拉病毒病而研發的藥物,也可用於治療新冠病毒。及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托珠單抗(Tocilizumab)等其他藥物也被用於治療因新冠病毒所引致的併發症,降低死亡率。
總而言之,「老藥新用」在未來可能會更加普遍。當您看到看似無關的藥物被應用於治療時,不需要太震驚。如您有任何疑問,請隨時諮詢您的藥劑師。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