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宏觀剖析:3大因素左右美長債息

美國PCE物價指數是聯儲局的重要通脹指標。 美國PCE物價指數是聯儲局的重要通脹指標。
美國PCE物價指數是聯儲局的重要通脹指標。
美國短期國債孳息率的影響因素相對明確,但影響長期國債孳息率的因素有哪些呢?通常而言,兩年期美債息可視為每日聯邦基金利率預期的兩年複利值,並按流動性差異及其他因素對其進行小幅調整。然而,對於10年期美國國債而言,通脹、經濟增長和聯儲局貨幣政策等因素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PCE走勢影響聯儲幣策
美國長債息通常被認為由預期通脹和風險溢價共同決定。因此,未來通脹預期的上升或下降,可能導致固定收益投資產品的吸引力減弱或增強,這是因為投資者的目標是使回報達到或跑贏預期通脹變化。經濟增長預測也影響美國長債息。由於經濟增長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會要求在孳息率曲線的遠端獲得更高的孳息率,當經濟面臨放緩或衰退威脅時,孳息率曲線也可能出現倒掛──即短期債息高於長期債息。
再引入一個可能影響未來幾年美國長債息走勢的新考量因素。具體而言,將探討聯儲局的寬鬆貨幣政策對10年期美債孳息率產生哪些影響。出於兩個原因,會將美國個人消費開支(PCE)物價指數而非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分析經濟增長的對象。首先,個人消費項目是構成核心PCE價格指數各權重的基礎,而核心PCE物價指數正是聯儲局的首選通脹目標。其次,當個人就業並獲得加薪時,其消費能力也會增強。
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在歷史上如何隨通脹和經濟狀況而變化,是很值得研究的議題,會見到兩者之間多次出現走勢背離的情況,並帶來一些有趣的發現。雖然偶有例外,但通脹上漲持續受低估,始終是貫穿上世紀60至70年代的經濟主題。
1965至1969年,通脹率攀升至5%左右,形成長達10年的高通脹環境。到70年代,貨幣供應量擴大及石油危機推動通脹率飆升至雙位數。在80年代初通脹見頂後,10年期美債息的走勢呈現出一定的慣性。1982至1993年是通脹緩和的10年,期間預期通脹的下降速度慢於實際通脹。更重要是,無論是在PCE增長率的上升階段還是下降階段,債息的變化始終滯後於PCE的名義增長率。換言之,債息非前瞻性指標。
正實際利率或持續數年
在疫情後,通脹回升塑造了新的環境。一方面,美國債務水平高企,經濟能否長期維持高短期利率與低長期孳息率的局面仍是未知之數。然而,通脹下降速度比聯儲局期望的要慢,該局正在縮減資產負債表,將利率上調至超過5厘,即2000年以來最高水平。
2020至2021年期間,美國名義GDP增長達到10%,但幾乎無人認為如此之高的增長速度可持續。此外,聯儲局將資產負債表擴大了4.9萬億美元,此舉也抑制10年期美債息升勢。目前,美國財政赤字約佔GDP的6%,長期來看這一比例很可能會繼續攀升。
通脹預期、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等諸多因素都對10年期美債孳息率發揮着影響作用。隨着利率攀升以及通脹率從2022年逾9%的峰值下降,實際利率已再次步入正值區域。如果聯儲局維持2%通脹目標的承諾不變,這種正實際利率環境可能持續一段相當長時間,甚至數年之久。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