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近半港人疫情下經常網購

疫情期間,只有18%受訪消費者表示經常到實體店購物。 疫情期間,只有18%受訪消費者表示經常到實體店購物。
疫情期間,只有18%受訪消費者表示經常到實體店購物。
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有份參與進行的港人網上購物體驗調查發現,疫情推動消費者投入網購行列,當中以年輕人的購物習慣變化最為顯著,而優質的電商平台服務質素更是提升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的關鍵。調查又指,除傳統電商平台外,年輕人亦趨向用社交媒體進行網購,當中包括帶有直播功能的平台。
當被問及於疫情前及疫情期間使用不同購物渠道的頻率,29%受訪消費者表示疫情前是實體店的常客,而25%人士表示疫情前經常在電商平台購物。疫情期間,只有18%消費者表示經常到實體店購物,經常用電商平台購物的受訪者佔比則升至48%。
Z世代傾向社交媒體購物
受訪者根據過往於最常用網購平台上的購物體驗,分數由1到7(7表示非常同意),按不同準則進行評分,當中包括「用戶介面」、「系統可用性」、「平台回應速度」、「私隱度」及「購物滿足感」。數據顯示,5個準則當中,「用戶介面」、「私隱度」及「購物滿足感」是受訪者疫情期間評價電子服務質素的3大主要準則。
疫情期間,Z世代已成為經常網購的消費群組。約80%的大學生平均每一至兩天在網上平台購物一次。Z世代傾向利用社交媒體購物,近30%大學生經常於社交平台購物,只有10%在職消費者經常選用這種購物方式。同時,Instagram是年輕一代最常提及的社交媒體,大部分受訪大學生對社交媒體持正面態度,亦曾有滿意的直播購物體驗。
是次調查於去年就港人在疫情期間的網上購物體驗進行,共收集488位香港消費者的數據,當中包括207名本地大學生及281名在職消費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