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舞者驕傲的倔強

「為咗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街舞主題電影《狂舞派》中的一句對白,至今仍常被引用,片中人為跳舞事業揮灑熱血汗水和青春本錢,浪漫無憂追逐夢想,教人反思在理想和現實中作出抉擇,也令人回想曾為夢想犧牲和付出。香港霹靂舞者曾子驊和施嘉鑫(C+),兩人在跳舞路上一直為香港舞壇默默耕耘,足以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或許,你亦會從二人的故事中得到啟發。

街舞予人感覺帶點壞帶點嘈吵,夾雜一點高傲,總有些距離感。不過跟前的兩位男生表現卻平易近人,肢體經常隨着音樂節奏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OK嗎?還要多做幾個動作嗎?」「C+」有丁點氣喘地問,子驊則在旁邊笑道:「年紀漸大,跳完一個回合後,真的要花更多時間回氣。」技巧因長期琢磨變得細膩,體能因長大而變得稍遜,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熱衷霹靂舞的心。

惺惺相惜比賽後成好友

子驊在剛升上高中時接觸霹靂舞,「夜晚見到有班哥哥姐姐在地上轉來轉去,很帥很型。」在外展社工穿針引線下,子驊和兩個朋友一同加入舞團,但就遇上家人反對,「他們當然不贊成,一來覺得我『唔黐家』,二來覺得夜晚『躝街』很壞,音樂又擾人,不過我很享受,每晚跳完舞都不會離開,想與同伴分享意見。」雖然家人多番叨嘮,但他決定與霹靂舞共進共退,即使現在投身「社會大學」,他說閒時在升降機內也不禁擺動身體。「C+」的故事就從參加學校的霹靂舞興趣班開始,跳舞的魔力迅即把他「撻着」,其後循不同的途徑繼續學習,兩人在本地比賽上硬碰,在「識英雄重英雄」下成了好友,更常常比拚爭標。

不過他們承認,活躍於香港霹靂舞圈的人持續減少,「我初學跳舞頭3年,每個比賽都有超過120人報名,但對上一次最多人參加的比賽,可能只得5、60人。」「C+」深知跳舞未必能成為終生事業,仍感慨昔日同伴逐個悄然離開,「較商業的舞種也許能轉化成事業,但霹靂舞不是這類型。現在我跳舞的時間,都是捨棄休息及娛樂騰出來的,因為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無可取代,它不只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藝術,人人都可創造一套屬於自己風格的舞蹈。」要放棄總有很多原因,但堅持卻只得一個,就是對跳舞的熱誠。

自費到外地參賽開眼界

兩個人熱愛鬥舞的程度,不惜自費飛到世界各地比賽,足迹遍布美國、日本及中國等地,子驊對一次在內地參賽感受最深,「2018年的那次比賽我參加了1on1,也同時報名3on3,最後兩個分項都贏得冠軍,全隊都欣喜若狂。我記得每輪比賽都出盡力跳,很累但很值得,每次提起都渾身熱血。」拚盡全力,只因永遠不知道會不會是最後一次,只有付出所有,才無悔無怨。

相對團體賽,子驊說更愛個人對戰,因為出招自由,而且全場目光都會聚焦自己身上。「C+」則對外國比賽的氛圍最有印象,「在美國比賽,觀眾的反應特別熱烈,而且能夠在一些享負盛名的舞者前表現自己,我這一輩子都會記得。」兩人希望有朝一天,也可以見到香港觀眾為台上的舞者們熱烈歡呼,並高呼他們的名字。

圖/文:伍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