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葛浚浠狂風中自強

「黃金一代」、港青隊長、學界冠軍,這些成就總容易讓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沖昏頭腦。直至遇上真正的強者,被擊倒、被當頭棒喝後,他們開始迷失,意志逐漸消磨,甚至忘記足球最初帶給他們的快樂。這些遭遇對正在美國留學、21歲的港隊U23球員葛浚浠(冬菇)來說,定有很深的體會。圖/文:黃雋謙

2014年香港U17歷史性殺入「亞少盃」決賽周,包括葛浚浠在內的隊員被譽為「黃金一代」。在協助男拔萃2016年重奪學界冠軍後,「冬菇」2017年憑着亮眼的公開試成績,獲美國長春藤大學之一的達特茅斯學院取錄,展開4年名牌大學生涯。當時身為港隊U18隊長的「冬菇」,雄心壯志希望考入校隊,誰料面前卻是一道高牆。「當時諗住去到校園先博一鋪選拔,點知一去到就碰咗壁。」他唏噓地說。

美國大學校隊選人方式,一般是準學生在入讀前向教練提交履歷、比賽錄像,讓後者觀察表現後決定人選。並不了解潛規則的「冬菇」首年未能躋身校隊,惟有靠嚴格控制操練以維持狀態:「起身讀書,讀完書就去做Gym,諗住好有紀律咁Keep番體能同球感,可能社交方面就要犧牲少少。」經過一年的努力,在第二年冬季他獲得試腳的機會,跟操近半年後終被教練取錄。

「變身陪練員感覺難受」

「成功了嗎?」記者問,「冬菇」搖搖頭道:「我會話捱咗2年之後得咗,但得咗一陣又唔得。」儘管他在每次操練傾盡全力,就算出任較不熟悉的中堅位置也從沒怨言,但也未曾博得教練的歡心。最後整個賽季,只曾在一場已篤定大勝的比賽中後備上陣10分鐘。「感覺係就算我踢得好都唔會留意我,個教練係想用我嚟操本身班球員,個心非常唔好受。」「冬菇」道。

「黃金一代」、港青隊長、學界冠軍,這一堆看似輝煌的稱號,沒有令葛浚浠的足球之路變得平坦,反而加深期望與現實的落差,由更高處跌下來,跌得更痛。「嗰時仲係一位熱血青年,以為好多嘢可以迎難而上。如果外國留學係走出Comfort Zone嘅話,我去美國就好似走出咗100步,比我預期遠好多,甚至有啲震撼。」

由一位滿腔熱忱的青年,被打擊得體無完膚,問到他會否認為這段遭遇摧毀其足球夢,「冬菇」欲言又止,靜寂10秒後才說:「我唔會話佢摧毀咗我個夢,但就令我睇嘢務實咗,咩港隊隊長、『黃金一代』,出面個世界冇人識我,要有真材實料先有用。」

若說青訓就如培育幼苗,那麼香港足球的嫩芽就如在溫室成長,無風無浪,不痛不癢,但當他們被移植到無依無靠的曠野時,就容易被狂風吹得東歪西倒,甚至經不起猛鞭而倒下。而「冬菇」僅是其中一位,願意踏出溫室,勇於拋開培育皿中的營養,勇於接受現實殘酷的年輕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