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在英式已上到世界第5,為甚麼突然轉項?』我覺得追求進步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達到一個目標後,總有新目標冒出,若停在一個圈內,就永遠不會有轉變。」改變的第一步永遠知易行難,我們怕的是轉變後的不確定,也怕做錯決定。但溫家琪(Katrina)勇於走出舒適帶,亦不怕輸,誓要成為香港女子美式桌球第一人,亦希望親自「落坑」,令這項運動更受注視。
Katrina和「四眼Cue后」吳安儀在2014年起成為雙打拍檔,2年後開始橫掃多個團體賽錦標,世界錦標賽女雙冠軍、6個紅球及團體賽冠軍、世界隊際賽女子組亞軍等等,全都是她們囊中物,順利得如有神助。2018年,Katrina在澳洲女子桌球賽決賽雖不敵「安儀」遺憾奪亞,可是4強氣走11屆世界冠軍兼「1姐」伊雲絲,是職業生涯中首次擊敗對手,因而錄得生涯最高世界排名第5,但她卻在比賽後毅然轉項至美式桌球:「用2018年的成績去定義想轉變的心好像好奇怪,但其實世界第5、25定抑或45也沒有太大分別,因為你還會想繼續進步。過了30歲,我想去做一些新嘗試,怕之後再花時間去學習新事物就會遲了,所以要趕上『尾班車』,趁這個關口去改變。」旁人不解她的追求,她自己卻清楚得很。
2018年初的一個美式桌球運動會,以團體作比賽單位,比賽訂明每隊必須派出一名女子代表參賽。香港素來盛產英式女子球手,美式卻沒有一個常規人選,全港也只得一間美式桌球館,於是港隊內部舉行了一個遴選,讓一眾女子球手體驗美式桌球。「那時候我還未有轉項的想法,可是想了想,總要有一個人站出來。」比賽最終取消,可是卻成Katrina轉項的助力,不過她堅持稱自己不是「挺身而出」,只是想體驗前人所說的「好難打、競爭好大」到底是甚麼回事。
轉打美式短短8個月,去年Katrina參加了香港美式9號球公開賽,勇奪女子組冠軍:「美式其實幾好玩,不過在香港就不太流行。大家常說147(英式一桿最高度數),枱上有超過20個波好似很難打。美式則只打9個波,不要以為簡單了,反而更講求穩定和精準度,一場比賽局均不可以失多過一到兩球,否則你整局就只會一直坐着!」Katrina說她曾經試過連續5局都坐在一旁,感覺很差,所以更知道要把握好每一桿:「英式不會出現只有一個人打一局的局面,但美式真的會,一個錯誤、一個輕率、一個不確定,讓球走到一個不理想的位置,就會斷送整局,你可能會整場都只是做觀眾。」
Katrina目標成為香港女子美式第一人,還希望用自己吸引更多人加入這項運動:「或許我不是最好的一個,但有了我第一個『落坑』,可能之後會有更多人願意加入,這才是我要做好的使命。」
誰都想成為長勝將軍,但Katrina卻說輸過、痛過、錯過才會更珍惜勝利一刻的滋味。
想成為香港第一人,刻苦鍛煉在所難免。Katrina在體院練習時,每天都處於捱打狀態,因為跟她對打的符歡、卡比多羅比都是男子美式桌球的新星,她說這「特別的訓練方法」沒有讓她感到挫敗,反而讓她在比賽落後時也更淡定:「未試過輸,又怎會知曉贏的滋味?如果我在輸的時候不去調節自己的心理,對進步是個很大的阻力。學會在落後時力挽狂瀾,即使輸也不致場面太難看。」
輸,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輸了就一蹶不振,偏偏Katrina最不服輸,即使前人說美式多難打,即使對手「狂風掃落葉」一口氣連贏5局,即使練習時場場捱打,她就是不輕言放棄:「美式特別之處是,即便你開局時局勢大好,頭8個球都打進了,可是最後一個波才是關鍵,誰打得進誰就贏。」
運動員除了全情投入訓練,也有些人身兼學生身份,Katrina(左二)在教育大學攻讀學位時,到過博愛醫院田家炳復康中心做實習,想不到運動員的身份能帶給病人一份鼓勵:「記得有個病人『區仔』,他的志願是當一個籃球運動員,可是四肢活動能力有限以致未能圓夢,當他知道我是運動員後,便滔滔不絕地跟我分享這一切,我要帶着『區仔』的力量去做得更好!」
圖/文:伍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