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仔教徒弟追求快樂.成長 陳敬然撐帆起航

所謂男主外女主內、養兒教女、薪火相傳,社會從來都有無數的理所當然,歸根究柢還是刻板印象作怪。曾經的「風之子」毅然退役當起全職爸爸,闊別4年換成教練身份回歸海岸,順手沾來幾句金句:「孩子喜歡掃街便去掃」、「年輕人想贏奧運金牌,感覺像說『我要買GTR』,燃點我的夢想」……堅定的眼神告訴我,這些不是場面話。對於兒女,對於運動員,陳敬然擁有特別解讀。

咖啡廳再見,他仍留着標誌性的長頭髮,一身黝黑的皮膚。說起太太擠完牙膏亂放蓋子,兒子半夜哭鬧的無措,都是在28歲退役後,屬於陳敬然甜蜜的煩惱。「太太整個懷孕過程,我幾乎不在香港。」風帆人常外出訓練,兩人拍拖9年,見面時間加起來不夠1年,就算新婚、生孩子也沒有改變。直到有日搭夜機回家,「剛滿10個月的兒子看見我,見鬼般哭了整晚。我很難過,開始覺得要取捨。」但揚帆已成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掙扎,尋找平衡,他試過帶家人外出比賽,「1個月後太太說:『我的生命不只有你。』但我的生命需要她,那麼好吧,我們留在香港。」

為愛妻退役,為愛子回歸

2012年,成功衞冕亞運米氏板金牌翌年夏天,「阿英」宣布退役,入讀浸大體育系。超齡生的刻板印象,大概是「摺」。他卻不怕代溝,參加大學迎新營、體驗舍堂文化、客串電台節目主持……幾乎做齊「大學5件事 」,還超額完成拍拖環節,當上全職爸爸。「我是康樂組組長,有要求,不嚴謹。」他挺挺胸膛自我介紹。只要孩子有禮貌、品格好,讀不讀名校,默書分數如何都不重要。「我對孩子沒有預期,也不想他們活成別人期望的樣子。哪怕喜歡掃街,掃得開心便去掃,我不介意,也不會覺得羞恥。」很難想像這番話,出自自我要求嚴謹的陳敬然口中,「我可是從根本蛻變,不斷學習、成長。」他帶着家計會的口脗戲謔:「所以成人都應該成家立室。」

雖說把孩子當作獨立個體,但當真正獨立起來,難免有點失落。「幼三時,兒子不知怎寫《我的志願》。他想學爸爸,但爸爸沒有工作。」結果放學後,展開語重心長的討論,他模仿那稚嫩的聲音:「爸爸你工作吧,男人應該工作的。我長大了,你下班陪陪我就好。」這才有回到海岸的決定,不過換上新的身份——港隊署理總教練。「師弟妹做得很好,我可以幫他們更好。」輕描淡寫的使命,也是夢想,衍生一套育徒哲學。

運動員是人們心中的火

「運動員自設大目標,以及每天訓練的小目標。每個人都會迷失,教練負責提醒:持之以恒,否則便會落後。」竅門在於「威逼利誘」4個字,「有些人要逼,但最終目的還是提高自發性;相反有些人把自己逼到牆角,就該讓他休息。」看似簡單,實行卻非易事,畢竟徒弟中不乏退役前的隊友,「維持朋友關係,同時不能脫離教練角色。清楚表明想推行的事情,逐樣做好。」

陳敬然說的「事情」也有大小之分。「最讓我滿足的,不是指導最好的運動員,而是看着那些長期停滯的人,突然開竅進步。」運動員闖進奧運,站上頒獎台作為終極目標,更加承載着整個國家、地區的希冀,「所謂奧林匹克精神,是明知有些事情不切實際,不符合成本效益,仍努力地追求。每個人都想擁有這種特質,卻在不知不覺間放棄。所以希望運動員代表自己去做。」一番總結讓人毛管直豎:「運動員是人們心中的火,只要奮鬥過已擁有奧林匹克精神。」

訪問接近尾聲提及薪火相傳,很多人眼裏教練就是燃點別人夢想的存在,他卻連連搖頭:「進入職場這麼久,真的有點倦怠。但當有個年輕人,剛進港隊便說:『我要贏奧運金牌!』感覺就像頭文字D那句經典對白『我要買GTR』。身邊充斥着崇高理想的運動員,真心很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愈燒愈旺的火堆裏,大概無法分清誰是最先燃點的火炬。

陳敬然(阿英)

出生:1982年12月13日(36歲)

主項:滑浪風帆

運動員生涯:1999年至2011年

重要成績:

廣州亞運米氏板金牌(2010)

北京奧運RS:X組第6名(2008)

多哈亞運米氏板金牌(2006)

教練生涯:2014年至今

文:許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