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菁英盃開戰,賽事特色是強制港超聯的10支球隊,合共派出最少20位96年或以後出生的年輕球員上陣。
看到很多球圈人士和球迷,都因為關心青年球員的表現而更關注菁英盃的賽事。賽後,我收到幾位朋友的訊息,都叫我讚一讚自己的年輕球員,所指乃巴拉克、畢頓、史譚,以及外借到夢想FC的鄭展龍、羅梓駿等等,他們都有上佳的表現。我的反應是,與其自己讚自己的球員,不如謙虛聽聽球圈人士和球迷對這批球員的評價。當日,我有這樣的感覺,不論球員代表任何一間球會出賽,球圈人士和球迷都應該支持他們,明白年輕球員都是在接受頂級比賽的洗禮,很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賽事的節奏和體能要求。
我們一方面要為他們做好準備,給予足夠的上陣機會,包括在練習賽或預備組賽事中,讓他們在職業賽事初試啼聲的時候,不致準備不足;另一方面,無論球圈人士或球迷都應該給予他們某程度上的包容,如果年輕球員表現失準,不應嚴苛指摘,以免摧毀球員的信心。
日前拜讀標準流浪總監李輝立先生的「專欄輪住嚟」,對「輝立」兄在該文前半部分所表達的意見不禁叫好,他把我心中的說話說得淋漓盡致。「輝立」兄在文章最後一段亦提到傑志,表示對傑志讚賞但不認同。其實傑志選用球員的方針可算是老生常談,本來看過就算。但「輝立」兄在文中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就是「養子難比親生仔」。這個可能就是傑志與標準流浪在青訓態度上的分別,傑志從來不「收仔」,亦無分「養子」或「親生仔」,只求「後浪」必須盡快趕過「前浪」頭。可能「輝立」兄對青年球員比我更有人情味,但傑志希望培育和選用有戰鬥力的悍將。
「輝立」兄和流浪為香港足球貢獻良多,曾經為香港足球提供很多優質球員,傑志陣中的林嘉緯和盧均宜都出身於流浪。縱使大家的看法和方向不一樣,重要的是各間球會百花齊放,各自努力去發展青訓。
傑志會長 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