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個最好波?盡在《Moneyball》

剛看了由荷里活影星畢彼特主演的《Moneyball》,一齣有關棒球的真人真事電影,講畢彼特在有限的資源下如何去重建球隊,當中重點是利用數據,這一點給了我一些啟發。

在籃球場上,數據反映了球員的力量,曾有經濟學家從得分、籃板、助攻等數字,扣除失誤後,計出原來上季最有「價值」的NBA球員是基斯保羅,第二是杜域侯活,反觀個人得分很高(場均24.7分)的「甜瓜」安東尼,起手多但助攻少,因此他為隊友製造出來的「貢獻數據」就差強人意,在最有「價值」排行榜竟列第100位。如果我是教練迪安東尼,我會毫不猶豫地送走「甜瓜」,甚至連贊特拿都一併放棄,目的是向魔術換取杜域侯活。

完善數據助港籃成長

其實睇番香港球壇的情況,雖然不少比賽都有統計,但卻沒有系統地去將這些數據整理起來,因此作為教練,我們挑選球員時,往往只能「憑感覺」。在不少「地下聯賽」都有數據參考下,我希望有關方面都可在數據上做得完善一些,建立一個長遠的數據庫,對籃球發展肯定有所裨益。

香港籃球隊教練永倫教練兼中鋒 蔡芳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