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文治食物中毒風波,掀起整體中毒個案回升。食物安全中心在最新一份《食物安全焦點》中,回顧去年有關食肆及食物業的食物中毒個案,共接獲229宗轉介的食物中毒個案,涉及632人受影響;當中有99宗與三文治有流行病學關連,合共236人受影響,涉及進食同一品牌的預先包裝三文治。另受疫情影響,市民對外賣食物的需求愈來愈大,外賣食物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數目及受影響人數,也隨之由2019年的36宗共236人,增加至去年的128宗共331人,個案宗數飆逾2.5倍。
中心指,在2020年的所有食物中毒個案中,共632人受影響,由細菌引起的仍然佔大多數,有90%。排在首位的是沙門氏菌,佔細菌所引起的個案總數76.3%,其後是副溶血性弧菌佔16.9%及蠟樣芽孢桿菌佔2.9%。
至於病毒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佔總數7%,全部都涉及諾如病毒。其餘的食物中毒個案則由天然毒素引起,例如菇類毒素、雪卡毒素等,佔2.6%;及化學物,例如草酸鈣,佔0.4%引起。中心指,去年食物中毒個案最常見的3大成因分別是生的食物導致污染、食物處理人員造成污染,以及儲存溫度不當。
其中涉及大規模流行病學關連食物中毒個案,包括去年5月三文治食物中毒風波,合共236人受影響,當中有42人的糞便樣本含有沙門氏菌,有一人需要接受深切治療,其血液樣本驗出腸炎沙門氏菌。另在一名患者所購買仍未食用的三文治中,亦檢驗出D組沙門氏菌。
中心指,涉事三文治由一所本地食物製造工場生產,經實地調查發現,個案的成因有多項,包括:即食配料被未經煮熟的配料及食物處理人員所污染、三文治在運送往零售點的過程中儲存溫度不當,以及製成品儲存溫度不當,即置於危險溫度範圍(攝氏4度至60度之間)內,使病原體得以生長。此外,生產商沒有在三文治包裝上標示生產日期及食用期限供員工及顧客參考。
在食安中心指示下,涉事食物製造工場及各零售點即時停售所有三文治,並進行徹底清潔及消毒。其後,涉事食物製造工場的經營商已停止營運有關食品業務。
另一宗則涉及外賣龍蝦伊麵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個案,中心接報7宗,合共影響19人。而其中一名患者的糞便樣本檢驗出副溶血性弧菌。調查後發現,為了應付繁忙時段的大量需求,龍蝦過早烹製,而且有可能被食物處理人員及其他生海鮮所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