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唔包底 社福優化停滯

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推行逾20年,一直受社福界批評引起「肥上瘦下」的問題。勞工及福利局昨公布,優化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檢討專責小組已完成有關檢討並發表報告,當中指該制度可讓非政府機構因應情況調配資源,應予以保留,包括維持中點薪金撥款基準,並提出共30項建議,預計下個財政年度、即最快明年4月起逐步推行。有社福界人士批評,有關建議只作小修小補,未有觸及問題核心,仍以中薪點作撥款基準,令不少機構於財務管理上態度保守,倡港府設立「包底」制度,若機構使用精算服務後仍有財赤,可向當局申請差額。

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採用中點薪金作為撥款基準,即按社署估計的人手編制,再按公務員薪級表的中點薪金計算撥款。報告指出,公務員的薪酬架構只是社署用作計算撥款的參考,而非用來規限機構的薪酬安排;顧問公司調查亦顯示,機構估算薪酬支出與社署中點薪金撥款大致相若,沒有數據顯示撥款不足以應付薪酬支出,建議維持中點薪金撥款基準。

對於有員工因薪酬問題而離職,報告認為機構可按其人力資源政策,開設與社署編制不同的職級,並為員工提供明確發展階梯,薪酬水平亦應反映職位所要求的經驗等。

建議機構提高透明度

報告又指,專責小組明白到部分機構擔心長遠薪酬開支的承擔,對員工薪酬採取非常審慎態度,建議機構提高透明度,包括披露最高3層管理人員薪酬;公開常設職位的薪酬架構及編制等。

小組又認為,機構有空間改善員工退休保障,例如為年資較長的員工提供高於法例最低要求的公積金,以鼓勵留任;另建議把機構使用精算服務作財務推算的計劃恒常化,以確保其財務穩健,並考慮採用更進取的人力資源政策。

維持中點薪金撥款

小組成員兼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外務副會長張志偉形容,該檢討是「10年一檢,毫無進展」,感到失望。他解釋,報告建議以中薪點作撥款基準,令不少機構缺乏安全感,於財務管理上態度保守,不但不敢按薪級表聘請員工,擴展服務時亦未必增加人手,情況等同剝削員工利益來填補社會需求。

他認為,社福服務並非賺錢生意,批評社署推卸責任,倡設立「包底」制度,並建議社署容許機構選擇以實報實銷的方式獲取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