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花41億招呼數千人 不划算

為配合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的運輸需求,港府建議在現時西鐵綫天水圍站與兆康站之間加設洪水橋站。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昨討論相關進展,不少議員質疑洪水橋站工程由2024年延至2030年竣工,足足延遲6年,未能配合新發展區首批居民於2024年遷入,有違「基建先行」的原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則稱,首批居民人數僅得4,000多人,與其用41億元的車站「招呼」他們,使用其他交通工具更有效率,暗示按原定時間表動工並不划算。

政府在《鐵路發展策略2014》提出7個鐵路方案,其中一項建議為加設洪水橋站,原定2021年動工,3年後竣工。不過,政府拖至現時才批准邀請港鐵展開詳細策劃,並會邀請港鐵以擁有權模式發展該站,預算建造費用達41億元,料2030年才落成,即新發展區市民搬入去,要捱足6年,方能使用洪水橋站。而在擁有權模式下,港鐵會承擔該項目的設計、建造、營運及維修費用,當局表示,由於車站上蓋不宜興建物業,未來或會預留車站旁的土地,供港鐵發展物業補貼車站建造價格。

議員不滿小工程拍板拖7年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昨討論有關進展,不少議員關注工程進度慢,議員盧偉國批評,港府早於2014年提出有關建議,而洪水橋站亦是「在現有鐵路上起個站」,在國際間屬司空見慣的小工程,但當局拖至現時才拍板動工,直言難以理解、「唔知政府呢7年做乜」。

議員劉國勳亦批評,港府常稱《鐵路發展策略2014》具前瞻性,但洪水橋站等興建進程,卻落後於發展區的規劃及發展,又指當局曾評估工程需時3年,現時卻大增一倍至6年,質疑新時間表有水分,稱「係咪政府同港鐵的建造能力下降?」另一議員田北辰亦指,「基建先行」意味着當局要在居民遷入前完成運輸等基建工程,但現時似乎違反相關原則,認為港府不應視乎人數決定是否執行該原則。

死撐可配合發展區人口增長

面對多方質疑,陳帆回應時就表示,「基建先行」是政府建造基建的精神,但稱「最好的做法就係人同車同時間到就更好」,死撐現時做法可配合發展區人口增長。陳帆表示首批遷入居民只有約4,400人,至2030年會增至約3.6萬人,與其以41億元的車站去「招呼」4,000多人,其實以其他公共交通工具配合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