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周邊地區失守 港人宜打疫苗

新冠肺炎肆虐一年有多,原本處理疫情相對較理想的地方,包括新加坡以及台灣地區等,近日均告錄得較高的社區確診數字。相反,部分原來嚴重的地方,就因為疫苗接種形勢理想而陸續恢復經濟活動。由此可以反映兩個基本事實,一為新冠疫情隨時都有反彈的可能,二為疫苗是遏止疫情的有效手段。換言之,香港市民理應及早接種疫苗,勿使已漸趨穩定的疫情增添不確定因素。

截至上周為止,香港政府為市民接種超過190萬劑疫苗,但完成兩劑的人數卻只有接近80萬。如此佔總人口不足兩成的接種率,是難以形成群體免疫的作用。近日,香港各界多位名人均積極呼籲全民接種疫苗,但成效始終不大,使未來疫情發展出現不明朗的情況。

綜觀全球多地,以歐洲各國的接種數字最為理想。就如英國,有三成的成年人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而接種了第一劑的人數亦超過五成。至於德國及法國,兩地單日接種數字分別為100萬劑及55萬劑,成效可謂令人相當鼓舞。基於歐洲多地疫情放緩,歐盟亦將可能於6月放寬旅遊限制,容許完成接種兩劑疫苗已達兩星期的人士進出歐洲邊境。

市民擔心有副作用

較早之前,已有人提出未來最值得留意的,將是各地疫苗接種的比率,因其關乎到能否重啟當地的經濟活動。正如歐盟的例子,日後通關的依據將是接種疫苗的情況,而西方多地正面積極的接種勢頭,均有可能蓋過香港過去的抗疫成效,令香港成為一座仍需被隔離的「國際城市」。

事實上,香港市民不積極接種疫苗的最大原因,就是擔心其所產生的副作用,致使部分人士因而卻步。既然如此,當局可能需要加強「疫苗保障基金」的宣傳工作,並簡化當中的行政程序及審批時間,讓大眾得悉政府有為市民提供實質的保障。

當然,若然政府願意多行一步的話,不妨透過公私營協作的精神,鼓勵各大保險公司提供價錢相宜,而保障更彈性及強大的疫苗保險產品。從保底的角度來看,若然有保險公司願意更全面地承擔疫苗副作用所引伸的問題,將對部分存有疑慮的市民帶來更大的信心及保障。

另外,就是加強接種的誘因,而最直接的方式不外乎派發消費券。參考北京、澳門等地的做法,為已接種疫苗人士提供獎勵,反映行政的決心及權宜的靈活。然而,香港政府卻是愛理不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更在立法會上表示,不宜將接種疫苗與金錢掛鈎,實在令人摸不着頭腦。

有人指出,也許正正因為香港控制疫情有效,故令市民的防疫主動性未能提高。不過,有些發展中地區的人民每天需活在病毒恐懼的邊緣,疫苗更顯得是異常奢侈。假若全球疫情再次出現反覆,疫苗供應鏈勢必受到影響,而分配先後亦有可能重新洗牌。

現今的香港,可謂身在福中不知福,寧願疫苗過期仍不積極接種,日後如果要與其他地區競爭疫苗的配額,實是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