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非法魚檔 冚完又開 海鮮席地 恐惹毒害

非法魚檔遍地開花,將軍澳一檔曾被掃蕩的海邊魚檔近日死灰復燃,每日下午準時開檔,聲稱專賣自捕海鮮,惟本報連日追蹤卻發現檔主以貨車運送批發市場的剩魚到場,大量市民光顧,遺下垃圾及魚腥膠袋污染環境;屯門有地攤擺賣來歷不明海鮮,商販主動推銷亦獲市民搶購。議員直言非法魚檔對持牌商戶造成不公,不但存在食物安全風險,也恐因人群聚集衍生播疫風險,促加強打擊。

將軍澳灣畔徑每天下午都熱鬧非常,眾多市民倚在岸邊欄杆前,光顧一個漁船地攤,中年檔主忙着向顧客推銷聲稱親自從海上捕獲的海鮮,由每條售價30元的廉價鯧魚至200多元的石斑都有,較市價便宜約兩至三成,吸引大批市民圍觀,亦有人爭相購買,檔主忙得不可開交,粗略估計一小時收入過千元。

去年10月曾遭揭無牌經營

這個海邊魚檔並非首現,去年10月亦曾被地區人士踢爆無牌經營,食環署曾展開掃蕩行動,當時充公大量活魚。然而,該魚檔近期再現,記者目擊檔主由貨車上運送大批活魚到地攤,並連日追蹤其賣魚日程。

早上9時多,貨車先由將軍澳至善街一個露天停車場駛出,先後到茶果嶺一間水產店及觀塘魚類批發市場取海鮮。貨車的第一站駛往黃大仙大成街街市後停下,相信交貨給一間酒樓,繼而再分別駛往荃灣及長沙灣的酒樓交貨,當中不乏龍躉及龍蝦等貴價海鮮。

批發市場取貨 送剩海邊賣

完成交貨後,直至下午3時多,他將貨車駛回將軍澳並停泊在灣畔徑對出的迴旋處附近,再用手推車將一個載滿海鮮的大型膠桶,推至灣畔徑的地攤,開始經營他的魚檔生意。街坊都十分捧場,更有人即場向他預訂海鮮,除了魚外,他亦有售賣瀨尿蝦、鮑魚及青口等海產。

他生意暢旺,卻令海堤遺下不少魚鱗及垃圾,預先劏好的魚堆在一個發泡膠箱中,食物安全成疑,亦影響環境衞生。

除將軍澳外,屯門青山灣海濱長廊一帶,記者亦發現至少4個疑似無牌魚檔,在長廊入口處,有人將盛滿水的發泡膠箱放在地上或手推車上,箱內有蟹有魚,有魚販向記者推銷,聲稱海鮮是自己捕撈的,未幾已有女士購買數條魚,即場現金交收。走進長廊不遠處,則有魚販擺賣用不銹鋼圓碟盛載的貝殼類海產,每份40元至50元,他們警覺性甚高,每當有陌生人走近便將海產收起來。

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第83B條,除非領有該署簽發的小販牌照,否則任何人均不得在街道上販賣,違例者會被檢控,最高可被判罰款10,000元及監禁6個月;根據《食物業規例》第30(1)(a)條,除非獲得署長書面准許,否則任何人不得出售限制出售的食物,例如鮮魚,違例者會被檢控,最高可被判罰款50,000元及監禁6個月。

遺膠袋垃圾 大量市民投訴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直指,該無牌魚檔遺下魚腥膠袋、發泡膠及垃圾等,嚴重影響環境衞生,自去年以來接獲大量市民及附近魚販投訴,情況不但造成食物安全問題,也會打擊其他持牌商戶,對他們不公,加上疫情下經常有大量人群聚集,又有人沒有戴口罩,恐會衍生播疫問題,促執法部門加強巡查。

議員何俊賢亦指,無牌魚檔影響附近環境衞生及對持牌商戶不公,食環署應秉公執法並加強教育,同時要設立相應措施,在經濟環境變差下,提供市集或租金優惠讓這些人士也能合法販賣。

食環署發言人指,過去一年該署接獲有關將軍澳及屯門涉及非法販賣魚類海產的投訴,數字分別為34宗及3宗,展開共10次突擊行動,及聯同相關部門執行共30次聯合行動,並檢取和銷毀超過200公斤被棄置在現場的活魚及其他新鮮介貝類水產動物,分別拘捕兩人及一人,會繼續密切監察,並採取適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