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女嬰患短腸症 慘逢肝衰竭

【本報訊】患上短腸症候群有可能因出生時有異常短腸,亦與手術時切除大部分小腸所致有關。剛滿1歲的早產嬰悅悅,因出世時患上壞死性腸炎,經歷3次切腸大手術致短腸症,目前更出現肝衰竭,肝功能僅剩五成,正留醫瑪麗醫院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悅悅父親呂先生指,英國目前有藥物可增加腸道功能及促進其生長,惟本港現時未引入該藥,且非醫管局常用藥物,故病人需要自費,一個療程藥費恐達365萬至370萬元不等,盼藉公開女兒病況,呼籲公眾關注罕見疾病,政府加快引入相關新藥和提供資助。

歷3次切腸 靠靜脈輸營養液

呂氏夫婦在Facebook開設專頁CoKa.Kona Baby,交代女兒的病情。呂先生指,太太去年5月誕下孖生女兒可悅及可納,在第31周時剖腹,屬早產嬰兒。惟大女悅悅出世後即發燒、腹脹,之後確診壞死性腸炎,4個月大前已經歷了3次切腸大手術。悅悅的小腸由128厘米切剩只有大約12厘米長,屬於短腸症候群,須長期靜脈輸注營養液,但此舉會影響肝臟。

惟悅悅的病情持續未有好轉,因肝臟有衰竭情況,呂生引述醫生建議做手術,擴闊大腸助暢通,然後接駁小腸,以減少營養液供應的時間。另一方法,是引入新藥物治療,英國有一款能夠以最快時間促進小腸生長,但療程過程中肝臟有機會已惡化,且新藥物價錢相當高,需要每日使用,而每支針價錢為1至2萬元,療程需維持一年,藥費涉及數百萬元,他冀政府能提供經濟援助及加快引入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