蠓叮可致命 港府仍拒設指標

【本報訊】蠓與蚊一樣嗜吸人血,其殺傷力並不比蚊小。專家稱蠓會群體出動,見到目標會同時叮人,傷害性較蚊大。牠主要孳生在潮濕鬆軟土壤、水塘、樹洞、沼澤及污水溝等地方,單清理積水難以消滅,外國曾有病人被蠓叮後患上過敏性休克而死亡的個案。港府曾設蚊患監察計劃,惟遲遲不願設立蠓患指標。

隨天氣轉熱,不但將軍澳海濱長廊蠓患嚴重,預料全港各區蠓的數量將在短時間內大增,加上蠓殺傷力大,甚至可致死。惟根據食物環境衞生署資料顯示,只是列明皮膚被蠓叮咬會迅速感到不適及引致發炎,情況可持續數天至數星期;搔抓會使瘙癢惡化,可致細菌感染及令傷處愈合緩慢。資料又指一般情況下,蠓不是傳播疾病給人類的重要病媒,換言之,當局認為蠓患不會對市民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對於過去一直有聲音建議食環署考慮將蠓列入監察範圍,食環署亦一於懶理,故暫未有計劃進行監察。發言人解釋指,該署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曾進行為期一年的全港蠓患調查,並沒有發現能傳播疾病給人類的蠓蟲品種,而世界衞生組織亦未有為對蠓進行系統性監察設定指引,故署方沒計劃對蠓進行監察。

含避蚊胺昆蟲驅避劑可防蠓

針對蠓主要於泥土孳生的關係,政府或市民可保持土壤表面乾爽、清除腐爛植物、定期修剪生長茂密的植物,以及使用殺蟲劑等方法滅蠓。在家居防蠓方面,可以使用衞生署建議的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塗在外露的皮膚和衣服上。市民亦可嘗試以蘋果醋或白醋作誘餌殺蠓;另外亦有建議可於廚房水槽倒進植物油或橄欖油,當蠓飛過排水溝便會黏住了油,因而沒法掙脫,日後無法交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