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計劃在今個暑假,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派發每人5,000元電子消費券,計劃涉及360億元,並已甄選出4家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協助推行計劃,市民可以四選一。
為合資格市民派發每人5,000元電子消費券,為市場注入360億元紓解民困、振興經濟,確實是一件好事。有人質疑為甚麼不直接派發現金?政府表示希望消費券能夠減輕市民的日常開支壓力,同時能夠帶動本地消費氣氛,幫助到中小企、零售及餐飲等受新冠疫情影響的行業。估計這個計劃能為今年經濟增長帶來0.7個百分點的提振作用,帶動消費氣氛,加快經濟復甦動力,亦有助推動小商戶積極使用電子支付,把握電子支付發展帶來的商機。
電子支付在全球早就大行其道,而澳門、台灣、新加坡等地在去年疫情期間也有類似的計劃,澳門、台灣不限市民年齡,澳門派發額更高達8,000元。香港政府可算是後知後覺,到今年暑假才派發消費券給市民,真是遲來的春天!但政府仍未有實際日子,目標是在暑假期間開始接受網上或書面申請登記,在9月前派發,連續5個月派發,每月發放1,000元,金額每月結算,餘額不能撥入下個月。
長者是否懂得利用電子支付系統領取消費券?有長者坦言憂心,希望可以簡化申請程序。安老院舍業界指出,全港近6萬名長者住在安老院舍,疫情下難以外出消費,但電子消費券有使用期限,擔心長者零受惠。這些長者將要面對很多難題:能否將消費權轉給家人?如何在院內消費?是否能夠留到離開院舍時再用?
小商戶則關注電子支付營辦商收取高昂手續費,稱考慮先安裝,當營辦商的豁免手續費期限屆滿便會取消使用。很多市民表示只會選用八達通或支付寶,補貼一下平日的開支,如購物的話都是以超市為主,並指政府日後若有資助,派發現金會更好、更方便。
另外,電子消費券不能用於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換言之,將來的讀卡器顯示屏,是否可以同時顯示電子消費券餘額及八達通原有金額,仍屬未知之數。政府將用於發放5,000元消費券的4款儲值支付工具中,八達通在本港的普及程度最高,而儲值限額一般只有1,000元,市民必須在金額派發前,提升限額至3,000元,否則屆時儲值額可能「爆煲」。
凡事都有利和弊,電子消費券的優勢很多,由於是首次推出,也有一些漏洞。如何防止冒認或盜用身份登記,也是一個挑戰。還有,政府規定市民每個月只能使用1,000元消費券,不僅行政成本高,也不方便市民較大宗的消費。完成申請消費券後,市民不要相信陌生人有關金錢上的任何請求,也不要胡亂將自己的消費券餘額透露給陌生人,以免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造成損失。
電子支付對未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大勢所趨。政府應抓緊時間,加快步伐,妥善處理派發消費券衍生的問題,完善具體的落實工作,把好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