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月,新冠肺炎驟然而至,香港人的生活從此經歷重大轉變,無法如常工作、學習、運動和玩樂,更不能隨意與親朋見面相聚。在疫症災禍面前,我們感到焦慮、沮喪、憤怒和絕望是理所當然的,但這些負面情緒只會帶來更多傷害。我們需要運用情緒商數(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自我調整心情,重掌生活節奏,最終成功防疫抗疫。
EQ關乎理解和控制個人情緒、解讀他人情感、與人溝通、處理壓力和戰勝逆境的能力。EQ的概念最早在1964年出現,但是直至1995年心理學家丹尼爾•高爾曼(Daniel Goleman)將理論簡化為較具體、可供學習的技能後,EQ才逐漸廣受注目。高爾曼認為以下「五部曲」可提升EQ:第一,必須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只有這樣才可如實地認識自己及應對情緒問題的影響;第二,懂得自我規範情緒,避免反應過激,在行事前先考慮3個方面:顧及他人、顧及後果和考慮其他應對方法(包括懂得拒絕);第三,為激勵自己達成目標,願意接受短暫的挫折並再作嘗試;第四,面對別人的需求和情緒要有同理心;第五,具備社交技巧,懂得尊重別人、對人友善、有關顧和溝通能力,而有效的溝通始於傾聽。
要培養EQ,必先有良好的精神健康作為基礎。大家不妨參考以下精神健康保健六法:一、每晚6至8小時的良好睡眠;二、多與人交際(見面或透過電子通訊均可);三、定期進行讓自己感到愉快的活動和運動;四、常給予笑容、時間和物資協助他人;五、經常學習新事物,培養興趣;六、認同自己的成就,欣賞身邊的好人好事。與其遷怒缺失,不如感恩眼前所有。
雖然疫情仍未過去,但藉着提升個人EQ、保持精神健康,可避免情緒受損。日子有功,這些鍛煉將有助我們應付未來更多挑戰。林露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系主任及臨床教授
何定邦基金教授(家庭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