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日前終於進一步公布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的大概情況。基本上政府準備在今年7月開始向全港18歲以上合資格的永久性居民以及新來港人士派發電子消費券5,000元。政府之前說過,5,000元會分5次派發,每月一次派1,000元,而該1,000元不能儲起到下個月使用。而此安排的細節,則有待政府進一步確認。
無論如何,政府今年暑假會開始進行登記工作,設立中央登記系統,市民用電子方式進行登記,而早前已登記現金(10,000元)發放計劃,則會自動填表,只需當事人核實便可。
政府表示,考慮了一系列的因素,包括支付工具的普及度、使用的方便程度、商戶覆蓋面、營辦商的經驗和推出所需要的時間,並諮詢金融管理局後,決定由:一、騰訊旗下的WeChat Pay HK,二、支付寶香港(Alipay HK),三、八達通,四、香港電訊的Tap & Go拍住賞為營辦商。而營辦商亦同時宣布,因電子消費券而獲得的額外收益,會回饋商戶和消費者。
不過,這類說話,大家都很熟悉,去年政府推出保就業計劃,就有超級市場收了政府的錢,在旺市之下,也說「多賺的會回饋消費者」,事實又如何?
政府派錢,理論上都應該受到市民歡迎,但過往兩次因為政府安排麻煩、複雜,惹來不少批評,今次也不例外。首先,這支付平台對長者影響至大,現時香港有190多萬60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的也有130萬,但他們並不是每人都會使用支付平台。
其次是商戶,筆者相信大公司大商戶多半都有各類的儲值電子支付工具,但是覆蓋面只有3萬至10萬間本地的零售、飲食及服務業商舖,而飲食業界已經指出,只有三至四成食肆設有電子支付工具,換言之,不少中小舖戶未能受惠。
縱使營辦商同意減免中小企的安裝及使用支付工具的相關費用,但行政費用卻要約3%,對中小企特別是街邊檔並無裨益。不少街市濕檔老闆更認為,市民都習慣以現金交易,電子付費對他們來說是添煩添亂。
每人派5,000元電子消費券,政府開支是360億元,另行政費是6.1億元。筆者完全不明白政府為何不利用去年派10,000元時已經設立的「現金發放系統」,政府是否知道6.1億元可以派發予12萬人,每人5,000元?而且去年和今年每次開發不同系統都是這麼貴,又只用一次,是何等的「一碌木」!
香港這個「國際都市」是枉有其名,餐餐都是阿茂整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