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紙本藥單的環境中,護士及藥劑師難以閱讀醫生的潦草字迹,有可能導致派錯藥;醫生如要查閱或修改病人藥單,亦要親自到病房取得紙本藥物處方。為簡化及加快藥物處方系統,醫院管理局早年開始測試電子化的「住院病人藥物處方系統(IPMOE)」,發現系統有助減少七成已知藥物過敏反應事故,以及減少一半錯誤辨認病人事件。
公立醫院以往一直採用紙本藥物處方紀錄,即病人入院後,醫生會手寫處方藥物,並將藥單傳真至藥劑部門,再由藥劑師進行抄寫及核對,其後進行配藥、派藥等程序。惟此做法需面對難以翻查、閱讀困難及耗用紙張等問題。
醫管局開發的IPMOE系統會使用到「三寶」,即平板電腦、掃描器及標籤影印機。做法是由醫生以平板電腦在系統內處方藥物,藥劑師可在系統中查閱及核對資料,護士看到的病人處方紀錄已經由系統自動將藥物分類,並以標籤影印機列印藥物標籤。病人取藥時,護士掃描藥袋上的二維碼確定藥物種類後,會再掃描病人手上標籤確定身份。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信息)彭育華解釋,以往使用紙本藥單時,護士派藥須「逐格睇」手寫的藥單,現時透過系統可一目了然甚麼時間、病人、藥物須處理。
另外,由於系統會自動識別藥物之間的反應,以及以二維碼識別病人,加上使用電子化系統後,藥劑師毋須再按醫生處方抄寫藥單,故藥物方面的事故,包括已知藥物敏感事故,以及錯誤識別病人事故等,分別較使用系統前大減70%及55%,抄寫錯誤導致的事故更減至近乎沒有發生。
醫管局港島西醫院聯網副服務總監(質素及標準)陳穎思指,若以每年30萬次處方計算,如每次需時一分鐘,使用電子系統16日,換算可節省人手抄寫時間兩年,以騰出更多時間照顧病人。
IPMOE系統由2013年開始以瑪嘉烈醫院作首個試點,至今已擴展至逾30間急症及非急症醫院使用,以及有部分腫瘤科病房,已使用該系統安排較簡單的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