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5,000元電子消費券終有進展,計劃派發的支付平台昨日揭盅,惟對於坊間關心的派發時間、是否須分5期發放等,仍未有定論,政府僅表示目標於暑假開始接受登記。有經濟學者質疑措施「拖太耐」,已錯過經濟最差、零售商最需要支援的時機;亦有零售工會批評措施「遠水不能救近火」,詳細使用方法又未明,籲政府有心幫忙的話應減少設限。
經濟分析師羅家聰表示,在肺炎疫情下,本港經濟最壞的時間應是去年,政府已錯失最應支援的時機,惟暑假才開始登記,加上計劃有限制,若如早前所定,每月派發1,000元,每日僅30多元,市民並不會因而增加消費,只會將日常生活的開支以消費券支付,然後將原有支出儲起,因此「無好強證據證明對刺激消費意欲有幫助」。
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總幹事張麗霞亦指,措施「遠水不能救近火」,加上詳細使用方法仍未公布,市民想「大手」消費,購買家庭用品、電器,但每月僅獲發1,000元會使他們卻步。她續指,若政府有心幫助業界、市民,應將計劃設定更友善,而不是現時「又怕市民套現、又怕大使,船頭驚鬼船尾驚賊。」
不少市民批評5,000元電子消費券諸多限制,紛紛要求增加電子消費券的靈活性,即使大額消費也不會受阻,當局於2月曾表示,最終方案稍後敲定後會再公布,又指細節仍有微調空間,惟時至今日,計劃的其他細節仍未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