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亂服成藥紓痛風 恐傷腎得不償失

香港的飲食習慣在數十年間大幅轉變,肉食文化變得普及,隨之而來的健康問題亦引起關注。「痛風」是香港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於身體內的血液中尿酸濃度增加,並在關節中形成結晶,當結晶的體積增加,刺激免疫系統,便會病發。過去10年間香港患痛風的病人倍數上升,有風濕科專科醫生提醒,痛風病發的市民切勿胡亂到藥房購買成藥,若服用的分量或種類不當,無法痊愈之餘,更有機會造成腎臟受損,得不償失。

風濕科專科醫生余嘉龍表示,痛風在香港愈來愈普遍,單單在過去10年,發病率已增加2至3倍,導致痛風的原因主要是遺傳及飲食問題等。痛風發作時,患者會在數小時內經歷突如其來的巨痛,常見的痛處為腳趾公、手指等。

倘關節變形感染 或需切除

大部分的痛風皆可透過藥物治療,溶掉尿酸結晶後通常可以根治,但患者若長期沒有得到適切的治療,導致尿酸結晶侵蝕了關節,便可能出現不可逆轉的關節變形;若患處出現細菌感染等併發症,嚴重者更需要進行切除手術。

含豐富嘌呤食物 適可而止

余指有約三成曾痛風發作的患者會再次經歷痛風,而在第二次發作後,約七至八成患者皆會再次復發。不少曾痛風發作的患者,在復發時會到藥房購買成藥,但若有藥房售賣了不恰當分量、或是不適當類型的藥物,有可能導致腎功能損壞,余建議若市民懷疑自己痛風發作,最好的處理方法是求醫。針對曾痛風發作的患者,最重要是控制飲食,切勿進食過多含豐富嘌呤的食物,如牛丸、牛肉、內臟、蝦、蟹等。

余指亦有人因為常年進食過量的魚類而導致痛風。他曾診治過一名經營魚排,以及一名經營魚檔的患者,二人皆長年進食過多的魚肉,並常飲用魚湯,在約50歲時便痛風發作。二人皆沒有在發作時立即接受治理,求診時膝蓋後方已形成痛風石,行走時腿部幾乎無法彎曲。治理約半年後,其中一名患者的膝蓋關節仍只能彎曲約90度。記者高詩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