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牌生蠔乏監管 食不安心問廢官

食環把關,食不安心。疫情之下,病從口入,政府抗疫更應正視食物安全,但食環署一貫作風,疏於監管,本報揭發近日一款標榜來自日本即開即食的盒裝生蠔,在攤檔無牌擺賣,署方竟然視若無睹,任由市民食出禍來!

該款生蠔近日熱賣,社交平台有不少專頁介紹及提供訂購,而在多個街市海鮮檔均有現貨售賣,職員大力推銷,盒上印有日文及「生食用」字樣,售價200元至250元不等,有人甚至聲稱毋須額外領牌,但實質在法例上出售刺身及不經烹煮而食用的蠔,須獲取食環署相關書面准許,而署方證實本報巡查4個海鮮檔均沒有領取相關牌照,屬於無牌售賣。

絕大部分檔販只是把生蠔混入冰水用冰塊墊底,又或放在室溫中出售,但法例規定即食刺身食物,須放在雪櫃攝氏4度或以下冷凍,放在冰面待售已屬違規。學者指出銷售環境不理想,生蠔保存方法不當,容易受污染變壞,更不應生食, 而生蠔本身是高危海產,或含有多種細菌及重金屬,醫生提醒進食不潔生蠔,輕則引致屙嘔,嚴重者染上肝炎等疾病危害性命健康。有曾光顧的網民表示「食到嘔食到屙」,質疑街市海鮮檔有否領牌以及保存方法不當,更建議食用前要清洗乾淨。

而在疫情環境,這些標榜「日本直送」的食物風險極大,在運送過程中經過不少程序及人手,航班亦易有延誤,令食物溫度未必保持在安全指數。而外地輸入的食物,亦有機會帶有新冠肺炎病毒,變成另類播毒溫床。

食環署及轄下食安中心,負責監查本港食物安全,但對無牌售賣日本即食生蠔不聞不問,派員巡查敷衍了事,竟然聲稱未有發現違規情況,是真正看不到還是扮作看不到?兩者都反映前線監察及執法水準低下,是否平時慣於偷懶,已經忘記如何幹活?為甚麼眾人都看到一盒盒生蠔,唯獨食署員工看不到,是視力有問題,還是心盲?

香港歷年來多次被揭發食物安全事故,黑心食物流入,蔬菜含重金屬或殘餘農藥、毒豆乾、台灣坑渠油及劣質豬油、過期肉、塑化劑飲品、二噁英蛋、哮喘豬及孔雀石綠淡水魚等。每次都暴露法例和監管方面的漏洞。申訴專員公署曾炮轟食環署規管進口蔬菜水果不力,抽檢鬆懈,部分蔬果直至流入市面才抽查,檢驗需時,可能已被市民食進肚內,香港法定的食安標準亦嚴重過時。可是食環署卻沒有知恥改善,依舊未盡把關之重責。

食環署名不副實,既監管不了食物安全,亦保障不了環境衞生。該署滅鼠不力,引入新科技成效欠奉,浪費公帑,鼠患指數屢創新高,去年接獲逾萬宗鼠患投訴,只懂做清潔騷,疫區解封後被拍到垃圾堆積,前署長劉利群失職仍可升職加薪,其上司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抗疫無方,同樣都是罪人,港府以前標榜高薪養廉,原來是養了一班廢官。無牌生蠔只是冰山一角,食安問題罄竹難書,市民惟嘆一句食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