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創新位列首務 科技官員吃重

內地自2月份至今,陸續有9省省會市長易人。當中最受關注的是,有3人由省科學技術廳廳長調任,這是前所未有的新現象。山西太原市長張新偉、江西南昌市長萬廣明、河北石家莊市長馬宇駿,此前都擔任本省科技廳長。

科技廳並非實權單位,遠不能與財政廳、公安廳相比,如今陡然吃重,尤其背景令人注目。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立了今年的8大任務,列第一位的即是強化科技力量,推進科技創新。由於在貿易戰中屢遭美國借芯片等「卡脖子」,產業鏈、供應鏈受到重大衝擊,令北京高層對科技創新有切膚之痛。借科技打造產業鏈、升級經濟結構、推動「內循環」作用凸顯。打造科技創新中心,成為許多城市的政績口號。

另一方面,增強省會首位度、發展城市群,已成為內地推進城鎮化的主要思路。而太原、南昌、石家莊等,都是較為弱勢的省會,在省內龍頭地位不突出,在全國更只是處於中下游水平。兩大戰略相疊加,或許可以解釋多位科技廳長集中出掌省會的考量。科技廳職掌創新政策協調、人才隊伍建設、成果轉化生產、項目資金管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科技廳長轉崗省會,直接目的就是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中心城市。

除此之外,去年5月,廣東科技廳長王瑞軍出任韶關市長,4個月後又升任市委書記。另有兩省科技廳長交流進京任職。雲南科技廳長董保同調任國家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局副局長,陝西科技廳長趙岩調任國家工業信息安全中心黨委書記。而幾年前由國防科工局空降遼寧科技廳長的吳忠瓊,已跨省調任江西副省長,今年1月升任省委常委兼贛州市委書記。

尤其是江西,南昌、贛州兩大中心城市,主官都來自科技廳長。去年,該省提出「鏈長制」,由省領導分頭兼任AI、電子、信息安全、生物醫藥等產業鏈的鏈長。吳忠瓊就擔任航空產業鏈鏈長。提拔科技幹部,與該舉措有相當關係。

院士空降地方也有增多趨勢。作為科研龍頭的中國科學院,目前已輸出3名所長到地方。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科技部副部長王曦調任廣東副省長;金屬研究所所長盧柯出任遼寧副省長;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安立佳出任吉林省副省長。其考量都是利用專業背景優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凌文現任山東副省長,昆明理工大學原校長彭金輝現任重慶市委常委兼組織部長。

行政科研 恐難兼顧

但院士與一般的科技官員不同,後者只是行政管理角色,而前者是學術帶頭人。如盧柯是國際知名的納米材料專家,2018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們「研而優則仕」,官方的初衷是優化幹部高知識結構。但這種做法也一直受到質疑,畢竟人的精力有限,要兼顧繁雜的行政管理與學術科研,殊非易事。科學家在學術巔峰期轉到行政一線,在龐大的官僚機器運轉中消耗磨損,對於科學事業是一種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