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選錯斷食法 恐適得其反

【本報綜合報道】近年間歇性斷食法大行其道,即是將一日三餐控制於數小時內完成,然後延長空腹時間,由於不用節食,深受減肥人士歡迎。不過,台灣有營養師就警告,新手應循序漸進以較易實行的斷食方式開始,否則易半途而廢外,亦可能因進食太少而降低基礎代謝率,令身體儲存更多脂肪,變相愈減愈肥。

間歇性斷食法有多種,最常見且受歡迎的當屬「168」斷食法,意思是將一日三餐控制於8小時內進食,然後空肚16小時。外國已有研究證實,此種斷食方式可穩定血糖,減低患糖尿病風險。其餘斷食方式還有「52」斷食法,即一周內有5天正常飲食,選2天進行極低熱量飲食。最高難度是「24」斷食法,即隔日斷食,一天正常吃,一天完全不吃。

慢性病胃腸差 不宜進行

台灣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李珮誼表示,人體在空腹時會進入燃燒脂肪階段,拉長空腹時間可達致減肥效果,但如果用了不適合自己的斷食方式,有機會引致反效果。李指,間歇性斷食並非節食,若每日熱量攝取不足,身體會愈來愈虛弱,甚至自動降低基礎代謝率,將熱量變成脂肪儲存於身體,變相愈減愈肥。而有慢性疾病、血壓異常、糖尿病、胃腸差或孕婦,亦不建議斷食。

李指執行斷食法前要了解自己的目標及能力,尤其斷食首兩日,留意自己有否低血糖、腸胃不適、暈眩等症狀,並可準備零熱量或低熱量小食,如黑咖啡、茶或蒟蒻,解決嘴饞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