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億助三無大廈 9年僅設536法團

本報多次揭露「三無大廈」石屎剝落、火警隱憂、垃圾囤積,疫情下更恐成播毒源頭,全因沒有業主立案法團監管,負責協助大廈業主成立法團的民政事務總署,去年被審計報告點名批評推行計劃9年成功率只有14%。政府帳目委員會委員昨炮轟政府豪花1.37億元,始成立到536個法團,差強人意。民政署一開始力撐承辦商,直至委員狠評代表「遊花園」,斥大廈潛在火警隱患,猶如計時炸彈,代表才「跪低」承認計劃有改善空間。

審計報告在去年11月提到民政署委聘承辦商協助「三無大廈」業主成立法團,計劃自2011年分3期推出,9年來只為全港5,255幢「三無大廈」中的536幢成立法團或恢復法團運作,整體成功率只有14%。政府帳目委員會昨就民政署協助大廈管理的工作展開公開聆訊,會上代表政府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開始時指,管理私人大廈本為業主責任,政府努力下「三無大廈」的數目由2011年約6,600幢,減至2020年年底約4,900幢,他解釋未能成立法團的大廈,因住戶多為租戶、年老業主、大廈涉及多份公契、或面臨收購;徐多次表示,承辦商已經達標,對其工作滿意。

成功率僅14% 官員「遊花園」

委員會主席石禮謙批評承辦商「超標」完成,只是因首兩期的目標僅99幢大廈,至第3期才增至105幢,形容目標極低,成功率自然高,但整體成功只有14%;石又斥徐英偉在「遊花園」,未有實質回答問題。謝偉俊亦嚴斥政府計劃實施9年,成效如此低,「係咪三無永遠係三無,水位係咪無得提高?」他質疑是否應取消計劃。徐英偉其後才改口指,當時認為是合理指標,又指初時計劃只屬試驗性質,地區上認同計劃要延續,亦認同數字要有所提升。

政府被促修例拆解都市炸彈

邵家輝狠評「三無大廈」對香港市民是炸彈,認為有需要修改法例提高成效。民政事務總署署長謝小華解釋,現時透過《建築物管理條例》提供法律框架讓大廈成立法團,但由於《條例》早年是希望以互助性質成立法團,未有涉及維修問題,故列明要遇上非常嚴重的「危險」才可由政府介入。民政事務總署副署長王秀慧補充指,一直以來是勸喻方式處理,將來修例加強罰則,或會令更少人願意擔任法團角色。政府將於下半年公眾諮詢,推出其他配套計劃,協助「三無大廈」改善喉管、消防系統等樓宇安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