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香港也需要抗氧化

現代人都害怕衰老,使抗氧化產品大行其道。然而,人的衰老或許有藥可治,若是城市的衰老,又當如何?

香港是國際都會,昔日的港人總是處身時代尖端,世界發明了信用卡、手提電話,傳到維港兩岸,一下子就流行起來,很長一段日子,香港人均擁有信用卡和手機的比率,都位處全球前列。後來,發展小額電子支付模式,咱們也是領在前頭,八達通系統很早便在香港通行,其他的城市都是後來者。

奈何,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開始呈現老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很多小商舖、茶餐廳只收取現金,即使裝有八達通的大型連鎖店,依我平素所見,堅持用現金的顧客,仍有三、四成之多。反觀內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早已遍布全國,由三尺孩童到耄耋長者,皆用得嫺熟。這一場時代競跑,香港一下子就給甩在後頭。

現鈔容易傳播病毒,我原以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會大幅度改變香港市民的付款習慣,大家都樂意走向全面電子化。事實上卻不然,人們使用現金的比率,只較疫情爆發前略為減少,不肯使用新科技的市民和小商戶依然故我,任憑天變地變,終究還是如如不動。

近日,特區政府宣布向每名合資格的市民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新政卻換來很多批評,有部分長者固然開腔抱怨,但抱怨更多的,是一些壯年、中年人,他們逢政府施政必反,由是借故說辭,指摘管治班子不體恤長輩,讓老人家得錢無所用。要想外面陽光透進來,必先打開自己的窗戶,香港人不論長幼,都請不要再自我封閉。內地不少髮白齒搖的公公、婆婆們,都能把電子支付系統運用自如,憑甚麼說香港的長者不能呢?時代是進步的,我們的城市也需要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