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札記:理順貧富局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前,港府強調2020-21財年有3,000多億元赤字,儲備由1.1萬億元跌至8,000億元。結果赤字是2,576億元,儲備是9,027億元,錯得離譜。不過,香港歷代財爺都是估,而且錯得一致,逢赤字必講多,逢盈餘必講少。他們可能都在做期望管理,估對估錯,冇乜所謂,反正估錯又不會被處罰。

今次預算案一個引起社會負面反應的討論是加稅。預算案提出:一、股票印花稅由0.1%加至0.13%;二、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加15%;三、私家車牌費加30%。在疫情嚴峻、人心虛怯時提出加稅,極不適合,市民心情欠佳,添加經濟壓力,特別是增私家車牌費,對靠商用汽車作為工作或收入工具的司機或中小微企影響至大,港府應該三思。

財政赤字大引起討論,香港是否要開徵新稅種?筆者認為香港貧富懸殊嚴重,堅尼系數是0.539,除稅及福利轉移後是0.473,均跨越危險界線,更排在全球尾3。這反映香港社會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社會學者認為這是不少社會不穩和社會問題的根源,而稅的運用正是處理貧富問題的工具。在香港,正是有權和有工具的財政司負責。

筆者認為今年不應加稅,若一定要加,請務必不要壓向打工仔和中小微企。對於如何利用「稅」這工具去達致糾正貧富問題和增加收入,筆者有以下建議:一、稅制:(a)利得稅,公司盈利200萬元以上的,加1%;(b)薪俸稅,取消標準稅率。二、增資產增值稅:(a)物業買賣有盈利的,須交物業增值稅;(b)股票買賣有盈利的,須交買賣股票盈利增值稅。三、增奢侈品稅:一些非生活必需品,或高價物品如遊艇、豪華汽車、珠寶首飾、高價手錶等。

自從全球化後,各國各地都因這變化而走向貧富懸殊,社會兩極化,愈是經濟發展地方,情況愈嚴重。表面上這是全球化的代價,實際上是富者特別是富可敵國的跨國公司和商人,在各地都影響或操控政府、官員和議員。作為政府,是完全可以運用政府權力如稅制和福利制度調校,合理地處理財富分配,讓充裕的國家和地方,其成員都可以分享經濟成果,以減低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公道的狀況。今日因為「貧」多得而不肯,日後必換來動盪社會,不同的國家都有相同的歷史教訓,香港要重蹈覆轍嗎?

高官也不要恫嚇港人,由2022-24年,平均每年只有150多億元赤字,這「小數」隨時可化赤為盈,更何況2025-26年有近200億元盈餘和7,758億元儲備。做好財政司工作,做好改善貧富問題,造福市民,唔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