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謀開新稅 冷對民生維艱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財赤高企「睇餸食飯」的情況下全面「減糖」,而且向中產開刀,即使推出5,000元電子消費券亦無濟於事,激起劣評如潮。詎料財爺陳茂波意猶未盡,昨日透露原本有意增加薪俸稅及利得稅,只是目前經濟差、社會痛才作罷,惟今年不加,明年也有機會加,同時不排除開徵新稅。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嗚呼哀哉!

磨刀霍霍 橫徵暴斂

香港遭受黑暴及疫情雙重夾擊,經濟直插谷底,港府推出防疫抗疫基金救市紓困,以致本年度財赤達至2,576億元史上最高;下個財政年度雖然預計收入有所增加,但財赤仍料有1,016億元,而且未來5年都有赤字。港府孤寒慣了,看見財政見紅自是雪雪呼痛,於是密謀向納稅人開刀。陳茂波透露,只要將薪俸稅及利得稅的稅率調高1%,庫房已可多收100億元,認為這是開源方法之一,明年若形勢轉好便會考慮加稅。又表明不排除開徵資產增值稅,並已要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差餉物業估價署檢討差餉制度,包括研究引入累進制差餉,即較高價值物業或高層靚景單位,差餉徵收率會更高,美其名曰「能者多付」,實際上全面向中產開刀。

事實上,早在去年3月疫情迭爆之際,陳茂波已透露口風,聲稱不排除開徵銷售稅,惟言論一出即遭輿論狂轟,最終不了了之。現在重彈加徵賦稅的舊調,再次將香港稅基狹窄搬出來做擋箭牌,能否實現還是其次,重要的是反映港府高官不知民間疾苦的思維「50年不變」,從來不懂體恤民情,不懂易地而處,一味閉門造車,結果政策不是脫離現實,就是激起民怨沸騰,最終又被反對派騎劫,成為反政府的政治資本。試問在失業率高達7%的當下,連高官都直認未來3年的失業率不會低於5%,政府到底有甚麼條件磨刀霍霍向市民?

尤其是薪俸稅只佔政府收入一成至一成多,納此稅者只佔全港工作人口三分之一,針對他們加稅並不公平。須知道,這些所謂中產階級一直是福利最少的一群,卻上有高堂下有子女,還要為供樓交租發愁,負擔沉重,每年就是盼港府提高退稅額減輕一點負擔,然而事與願違,今年退稅上限減半至只有10,000元也就罷了,港府還想明年向他們開刀,難道真的想將最支持社會安定的中產也逼上梁山嗎?

何況香港向來實施簡單稅制,沒有增值稅,沒有外匯管制,造就了「購物天堂」、「自由港」的地位。這是香港的最大優勢,也是吸引四方顧客、八方商賈的原因所在,放棄自身優勢無異於自毀長城。特別是現時經濟環境極差,消費市道一潭死水,商店、食肆紛紛執笠,打工仔不是被裁就是減薪,百業蕭條還要向小商戶打主意,利得稅退稅額減半之餘,轉頭更想提高稅率,橫徵暴斂,莫此為甚。其實,提高薪俸稅及利得稅也不過榨取多100億元而已,港府只要叫停或暫緩沒有10,000億元也無法埋單的「明日大嶼」,足以解決許多問題,何必與民為敵?

更須指出,港府動用360億元派發電子消費券,正是從基層身上刮出來的民脂民膏。可以看到,港府「減糖」後紓困開支只有645億元,比上年度大減455億元,消費券不是從「慳基層」中「慳」出來是甚麼?還未計及港府慣性思慮不周,行政效率低下,消費券落到市民手中已不知是何時的事,遑論沒有電子支付設備的小商戶根本無法受惠。更不堪的是,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堅拒設立失業援助金,根本無心幫助貧苦大眾,甚至以叫停取消強積金對沖威脅市民,難怪遭議員怒斥有份製造貧窮問題,不知醜字怎麼寫。

事實證明,香港納稅人用世界級高薪養着一幫世界級庸官,社會每有困難,他們不是想方設法好好解決,而是千方百計推卸責任拒絕作為。政府財赤高企,除了開源更應節流,偏偏港府反其道而行,永遠都是孤寒別人闊佬自己。君不見,預算案只象徵式訂下1%的政府經常性開支節流指標,財爺面不紅氣不喘表示六成經常性開支用於支薪,壓縮空間不大,叫無錢開飯的基層情何以堪?

庸官下台 減薪節流

說到底,港府要開源不是不可以,但必須合理,起碼是在經濟好轉、人人有餘裕的時候,未來數年肯定不合適,而且在打劫納稅人荷包之前,必須帶頭做表率先行「瘦身」。特別是抗疫無能的食衞局局長陳肇始,以及德不配位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必須下台,餘下官員減薪一半,最低限度讓市民在疫境消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