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不時出現塌樹傷人意外,惟本報記者日前巡視郊野公園及市區,發現仍有不少塌樹乏人清理,成為都市炸彈。有大樹橫亘行山徑多時,每日一眾行山客從塌樹下「捐過」,甚為「牙煙」;市區學校附近的大樹出現大洞亦無人處理,存在倒塌危機;大圍有樹木多次傷人,居民怒斥部門評估混亂,「一時唔斬,一時又斬」。專家批評負責處理樹木的部門太亂太多,處理塌樹效率過低;議員促港府設立公開機制,令公眾監察各部門處理樹木時間。
疫情期間,不少人往郊外呼吸新鮮空氣,但城門郊野公園卻有樹木倒塌無人清理,危及途人。記者日前看見高約15米的塌樹連根拔起,橫臥在行山徑上,雖然塌樹的樹冠部分已被除去,但較重的樹身卻無處理,懸掛在其他體積較小的樹木上,搖搖欲墜。由於現場為行山熱點,樹下行人甚多,平日下午非繁忙時間,10分鐘內已至少有約10人經過,當中包括小童和長者;加上行山徑狹窄,一旦斷樹倒下,恐造成傷亡。
無獨有偶,藍田公園附近的一條樓梯亦出現同樣情況,約10米高的樹木齊根斷裂,塌樹靠其他樹木和旁人外加的一條木棍承托,在樓梯上高懸。由於現場是行山徑的重要通道,故行人經過該樓梯時都小心翼翼,避開斷樹。
除郊野地區,市區亦出現倒塌危機的樹木。位於九龍塘何東道及界限街交界、一間小學旁邊有一棵約7、8米高的大樹,該樹樹幹出現一個約3隻手掌般大的樹洞,加上樹洞甚深並有向上腐蝕的傾向,只能依靠樹洞旁邊的木去支撐整棵樹的重量。
然而,過去本地不時出現塌樹傷人意外。去年6月,大圍積信街有一石栗樹的枝葉突然塌下,擊中一名路過的85歲長者。「之前棵石栗樹我記得都冧過4次,有次仲跌咗落我舖頭簷篷!」附近裝修店店主陳女士憶述過往曾向政府部門反映涉事樹木經常有斷枝掉落,卻未見部門具體行動。陳指意外發生後當局曾兩次派人修剪,但其後又突然將其移除。「意外發生前,康文署嘅人嚟檢查石栗樹都話安全,但事故後就話棵樹有問題,直情係一刀斬。」沙田區區議員吳定霖對於該署處理該樹甚為不滿,直斥該署說法前後不一,對樹木安全評估及伐樹指引存疑。
現時塌樹主要由漁護署、建築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務署、路政署、房屋署、地政總署、康文署及水務署,共9個部門各自跟進轄下樹木工作,並由發展局轄下的樹木辦以「綜合管理」方式統籌各個部門及提供指引。「有啲塌樹拖成半年、一年都冇人處理。」有「樹博士」之稱的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批評,現時負責處理樹木的部門太多、責任分散,「一盤散沙」,令處理塌樹的程序拖長。他建議有關部門應派人多加巡邏,並盡快處理塌樹。
議員柯創盛指,本地樹木管理一向為人詬病,龜速處理塌樹更會對市民構成潛在風險。柯認為,政府應成立一個公開透明機制,公開塌樹的處理情況及市區樹木健康報告,令大眾可以幫忙監察。
發展局發言人指,樹木管理部門每年在風雨季前,或每半年按《樹木風險評估和管理安排指引》為高人流車流地區的樹木進行樹木風險評估。
漁農自然護理署發言人表示, 如有樹木倒塌並有威脅,該署會即時圍封相關位置,並盡快安排鋸斷及移走倒塌樹木。
康文署回覆指,去年7月曾為界限街有關樹木進行風險評估,近日再派員到場檢查,證實其結構及生長情況正常,無倒塌迹象。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