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行政費派$5000電子消費券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計劃發放5,000港元的電子消費券,分5期每月派1,000港元,預料對香港經濟有0.7%的提振作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有聽眾炮轟離地、斥責官員「不食人間煙火」,又指街市和小商戶沒有使用八達通,質疑電子消費券只幫大財團;有聽眾指市民已接近「餓死」,反問政府為何不直接派錢?另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上,不少議員批評消費券涵蓋範圍窄,而6億元的行政費過高,要求政府交代細節。

陳茂波在電台節目中,預料有關措施對本港經濟有0.7%的提振作用,強調希望消費券的使用範圍可以盡量寬,可用於街市、快餐店或本地網購等,但就不能用於支付交通費、水電費或交稅,並估計在內地生活的港人亦可以利用消費券網購本港商戶的商品。

消費券非實名制 長者可請人代用

有聽眾關注首期1,000港元能否在9月前「到手」?陳稱,期望暑假前可讓市民登記領取消費券,但仍有問題需處理,並解釋政府去年希望盡快幫助市民,故選擇直接派現金,但目前本地中小企、零售及餐飲業受疫情影響,政府希望給他們一些生意,同時減輕市民開支。陳又澄清消費券並非實名制,長者可由照顧者代為使用,毋須自行前往消費。

擬分期發放 冀擴至醫療及補習班

另有立法會議員批評電子消費券涵蓋範圍不足,以及行政費過高。勞工界議員陸頌雄擔心消費券只是連鎖超級市場受惠,認為有關商戶本已「賺到笑」,要求超市參與計劃時需提供額外優惠;議員李慧琼促請政府讓消費券涵蓋求醫和覆診等用途;議員容海恩提到不少家長希望能用消費券支付小朋友的學前教育班及課程費用。另進出口界議員黃定光則認為消費券派發成本過高,促政府交代細節。

陳茂波解釋,當局在參考外國經驗後,發現分期發放消費券對拉動消費有最大作用。至於行政費方面,主要用於更新裝置、招聘人手處理書面表格及支付服務承辦商等,敲定細節後會向立法會遞交補充文件。另陳則指會跟進為小商戶安裝裝置建議,趁今次派放電子消費券計劃,推動城市支付方式數碼化。

另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指,電子消費券儲值商的選擇標準包括儲值商普及、使用方便性等。對於登記手續,許指希望提供中央電子登記平台,亦會考慮書面登記表格,並指出早前現金發放計劃中市民已填寫收集個人資料聲明,屬同意在類似計劃重用個人資料,並已存在資料庫,已登記的市民或不需要再重申登記個人資料,只需登記收取消費券的電子支付工具,政府會繼續研究如何簡化相關程序,及進一步縮減時間及成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