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遍野草地沙化 牛牛冇飯開

【記者陳彥婷報道】送鼠迎牛,本港正式踏入牛年,惟以往對農業有莫大貢獻的牛隻,不但因城市發展而「失業」,後代更淪為流浪牛。有關注團體指,市民到郊外行山、露營,不但霸佔了牛隻棲息地,更遺留大量垃圾,又因人流大增,草地出現沙化情況嚴重,這些生態災難令依靠吃草維生的牛隻生存空間被大大收窄。

現時全港有980隻黃牛與160隻水牛,分布於大嶼山、西貢/馬鞍山、新界東北部與新界中部,其中以大嶼山水牛數量佔全港之冠,有120隻。現時疫情下市民湧到郊野行山、露營,享受郊遊樂,但遺留大量膠袋,牛隻不慎誤食,後果不堪設想。

團體攜草走遍大嶼山餵飼

數年前貝澳小黃牛腹部曾發現大量膠袋,為免再出現此情況,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每星期到大嶼山南一帶為牛隻派草。團隊於冬季會一星期派三天,夏季會減至一天,每次出動便把9磚半的乾馬草裝在私家車後,沿着路線經過長沙、水口、梅窩、大澳等8個地點,大約可餵飼近80隻牛。

團隊每經過一個派草地點,何來便會發出響亮的叫聲,一聲領下,黃牛與水牛便會如「動物大暴走」般從四方跑來,義工會隨即打散乾草磚,並分散多處讓牛隻食用。在牛隻吃草期間,何來與義工會為牛隻拍照,並檢查其身體,查看有沒有傷痕。

何來指,城市發展令人與牛隻間多了摩擦,小至有人出門因踩到牛屎而投訴,大至近日出現有水牛身上有多處傷痕,牛隻與人的衝突不僅在大嶼山發生,近日有巴士公司擬在萬宜水庫東壩增設路線,有團體擔心該處有不少牛隻經過,道路收窄會出現車撞牛意外。何來表示,市民應反思如何與牛隻共處,又批評港府雖在2011年設立牛隻管理隊,但對黃牛及水牛實行的長遠管理不足,現時以絕育方式控制數量,但擔心過度絕育,加上牛隻生存空間被剝削,「下一代可能再見唔到牛」。

漁農自然護理署現回覆指,近年發現有市民定期到郊外餵飼流浪牛,會令牠們依賴人類,沒有人餵飼時,會養成主動向遊客或在膠袋及垃圾箱覓食的習慣,呼籲市民觀賞牛隻時應保持距離。另又指,截至去年,已為794頭流浪牛進行絕育,期望整體流浪牛的數量能維持於一個合適、可持續的水平,而同時將流浪牛所帶來的滋擾降至最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