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不要未學行先學跑

古人說:「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可成岑」,意思是先要有穩固的基礎,才好去談建室、建樓,畢竟在浮沙之上,很難搭得起上層建築。偏生在香港中學推行的通識教育科,就是要求學生「無址成岑」,試問又如何能不倒塌下來呢?

以往的預科課程,有一科叫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要求學生認識祖國傳統文化,並作客觀批判。筆者教授的科目中,也有觸及文化部分,當年少數也有兩、三位任教預科中化科的老師,要求入課室旁聽我的課。因為這些年輕教師從小到大受殖民地教育,總覺得封建時代的中國,有的多是糟粕,壓根兒就不懂得如何去欣賞祖國文化,更遑論批判。他們本身尚未弄通課程內容,卻要去教學生,結果那個年代,好些學生在公開考試中縱論華夏文化,都是在游談無根,胡扯瞎說。

中化科是一個非驢非馬的課程,內容設計超出了一般學生的能力範圍,因此實施一段日子後便取消了。到頭來,卻換來個更加四不像的科目,叫通識科。該科要求學生培養批判性思考,對世界趨勢、香港政治體制等多方面問題提供一得之見。然而,很多年輕學子對港事、國事、世界事一知半解,有時甚至科任老師對某些問題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該科卻要求學生在研討過程中,或在考試答卷上放言高論,結果反倒使年輕人的思想容易走入岔路。

我不知聽過多少年輕人批評,回歸後的香港變得專制獨裁、官商勾結。聽了這種調調兒,就知道他們對1997年之前的港英時代根本一無所知,還以為那時候的獅山腳下,是個大同世界。

因此,通識科應該改革,不要未學行,先學跑,太急於要求學生發展甚麼批判性思維,倒不如踏踏實實,先由傳授一些基礎知識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