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別無心改革 執迷不救司法

解甲歸田,其言也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本周五離任,昨日回應社會排山倒海要求司法改革的呼聲,未有虛心檢討,反而暗指有人只是單純不喜歡法庭判決及批評沒有理據,死撐香港法官在處理案件時,以公平、公正方式處理,不會想被任何人的政治意見影響。把民意當作政治意見,以司法公正作擋箭牌,漠視多宗具爭議和偏差的判決,難怪有法律界人士促馬道立「早走早着」。

制度千瘡百孔激起民憤

馬道立對於多個敏感話題,例如「三權分立」,司法獨立,採取迴避態度,強調自己只講法律不講政治,又指擔任終院首席法官10年期間,中央沒有向他或司法機構施壓,試圖滴水不漏,典型公關口脗,為官避事,希望安安樂樂地卸任。可是作為司法界第一把交椅,10年來司法亂象湧現,法治倒退,拖延改革,馬道立責無旁貸,真的走得安樂嗎?甚至有人諷刺馬官對司法界最大貢獻,就是除夕參與聆訊撤銷壹傳媒黎智英保釋,把這個大漢奸還押監房,大快人心,算是留給香港人最後紀念品。

可嘆的是,正正是馬道立推翻下級法官對壹傳媒黎智英保釋的判決,更加凸顯司法公正的爭議。近期反對派屢屢棄保潛逃,國安重犯黎智英多案纏身,所涉罪行嚴重,潛逃風險極大,下級法院拒絕黎保釋,但高院原訟庭法官身兼國安法指定法官,竟然批准其保釋,各界感到憤怒失望,直呼匪夷所思,終審庭的判決或許有短暫「滅火」之效,但市民眼見法庭判決因官而異,制度上明顯出現漏洞,又如何談得上司法公正?再加上近期法官判決多宗反修例相關案件時,被質疑帶有政治立場,惹來「警察拉人,法官放人」的質疑。有民調顯示市民對司法制度漸漸失去信心,法律界力陳司法改革刻不容緩。

司法制度千瘡百孔,需要改革的地方俯拾皆是。市民特別不滿對判刑的尺度寬緊懸殊,令人摸不着頭腦,打官司如像碰運氣,黃絲遇黃官便即場放人。即使向司法機構投訴,卻是其上級法官處理投訴及調查,被指「自己人查自己人」,近期多宗投訴均不成立。故有律師建議設獨立監察司法的機構及設立量刑委員會,以監督法官的個人行為及操守和避免法官獨大。立法會曾就設立量刑委員會一事作研究報告,指出部分西方國家設量刑委員會和投訴法官的機制,有關機制可由司法機構以外的獨立組織負責,建議相當具體,但司法機構卻不察納忠言,對市民意見充耳不聞。馬道立強調司法權不受外界因素及政治立場影響,退休前明顯無心改革。

一頂假髮務必除之後快

本周五便是馬道立「解甲之日」,其領導10年期間司法界真空一片,更可嘆是回歸接近24年,特區司法界一直蹉跎歲月,抱殘守缺,不思進取,幾乎照單全收,沿用港英時代的普通法系及司法制度,最明顯是法官與大律師上庭時所穿戴的假髮及黑袍,20多年來風雨不改,經常見到庭上幾個「大袍大甲」唇槍舌劍,真的以為上演「六國大封相」,所差的只是那頂假髮是金色,與華人臉孔格格不入,分外刺眼。現在是中國人管治地方,法官大狀為何還要戴英式假髮,若不是戀殖心態作祟,還有其他令人信服的答案嗎?

殖民地陰魂不散,遺害深遠,漢奸充斥各階層,現時不少官員都曾經叫英女王做「事頭婆」,朝中有人心懷舊主,吃裏扒外,除了法官假髮照戴,紀律部隊至今仍沿用英式步操,跟從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儀式規定,成為國際笑話,簡直有辱國體。中國沒有步操方式嗎?駐港部隊軍營與政總近在咫尺,取經有何難度?一句話說到尾,政府縱容公務員戀殖及「雙重效忠」,不但有損紀律部隊的形象及尊嚴,亦助長社會上反中亂港的意識形態。

世界日新月異,國家發展一日千里,所謂50年不變,只是大方向的承諾,特區無論政府架構以至民生,都經歷不少變動。就以司法制度來說,回歸前英國樞密院是最終上訴渠道,現在則有終審法院守最後一關,而終院法官只會穿歐洲式的黑法袍白領帶,毋須戴假髮,相信不少人覺得這是回歸後唯一可讚的「司法改革」。香港發展滯後,單是電子支付便遠遠落後內地,如果死攬舊日風情,英國很多鄉鎮仍然使用非智能電話及大牛龜顯像管電視機,戀殖人士是否想香港永遠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親英藍血有特權?

50年不變,不是50年不管,中央遲遲未出手,馬道立公然說未有受到壓力,無論官媒罵得多狠,抑或苦口婆心,根本當作唱歌,又有何用?公道自在人心,司法是否公平公正,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一頂假髮,不要妄想成為司法公正的象徵,相反,更似司法改革的絆腳石,務必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