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建制派內訌

近日立法會會議中,有議員對特區政府處理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手法笨拙、錯漏百出表示不滿,出言批評,惹來一些黃色社交媒體的冷言冷語。有人說,因為反對派議員集體總辭,立法會頓時失去反對聲音,部分建制派只得硬着頭皮,扯貓尾扮演反對派角色,以增加會議氣氛。也有人把這些議員批評政府的聲音說成是建制派內訌,因分贓不均,爭端浮出水面。總之,他們對反對派議員集體總辭後立法會出現反對聲音很不習慣。

我一向都說,建制不成派,原因是這些議員來自社會不同背景,各有利益盤算,並不是鐵板一塊,只不過在擁護北京這個議題上立場相同,要聯手對付反對派,才被迫合流成為統一陣線。如果不是這個原因,他們當然會優先照顧本身利益。例如,來自地區直選的議員要爭取地區市民的選票,不可能違背地區利益發言和投票,在很多關係地區管治事情上不可能不批評政府。就算在功能組別之中,議員也要捍衞所屬功能界別利益,少不免與其他功能團體有不同看法。勞工界的議員很多時會與工商界議員之間出現分歧,政府的政策得到一方支持,肯定會令另一方不滿。其實在回歸初期,立法會內不同政治傾向的勞工界議員也曾聯手向政府施壓,逼政府立法改善勞工待遇,只不過後來雙方都政治掛帥,變了各自為戰。

最近有一班與內地有一定關係的海歸派專業人士頻頻在傳媒曝光,打算成立新政黨,爭取立法會議席。他們高調要求當選者當全職議員,全心全力做好議會工作,把現時那些無心或無暇照顧議會工作的議員換掉。有論者解釋說,這顯示了「阿爺吹雞」,打算「換人」,看來建制派即將出現大執位,是時候買定花生等看好戲。我與「阿爺」沒有關係,也不知道內情,本欄一直對那些佔住立法會議席,少開會少發言,或只是出現短暫時間湊夠開會法定人數便隨即失蹤的議員不滿,要求他們退位讓賢。其實「阿爺吹雞」與否根本不是問題核心,而是這些議員是否遵守承諾負起責任,如果他們之中有人不稱職不勝任,不管建制派也好,反對派也好,「換人」相信也是選民的要求。

近日因特區政府在防疫措施上出現嚴重不足,令疫情不斷擴散,有一向被視為建制派的KOL對特首高調批評,也有人認為事出突然,反映建制派醞釀倒林鄭暗湧。是否有甚麼陰謀暗湧這裏一概不知也不關心,會不會批評者昔日因為批評黃圈黑暴較多才被誤會為保皇黨?大家以事論事,是就說是,非就說非,不要因政治立場而有所偏倚豈不更佳?難道特區政府犯錯不能批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