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回收率低 社區配套遜色

【本報訊】港府設置廢物分類回收桶的措施推行多年,成效卻一直備受質疑。根據2018年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香港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由2017年的32%下跌至30%,距離當局訂下於2022年或以前將回收率提升至55%的目標很遠。其中玻璃回收量,2018年僅有15.1千公噸,其循環再造後的出口量亦僅有60公噸。有環保團體直言情況不理想,建議政府在社區增加街站形式的回收點,又建議參考國際做法,將回收的玻璃再造成填海物料及環保磚。

政府早於1998年發表「減少廢物綱要計劃」,提倡把可循環再造物料分開收集,以便回收再造。按照計劃,各政府部門在其管轄範圍內設置收集廢紙、鋁罐及膠樽的回收桶,鼓勵市民參與減廢及回收。但根據政府數字,2018年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較2017年僅下跌2%至30%,而紙類及塑膠回收物料的回收率亦分別由2017年的46%及13%下跌至41%及7%,本港廢物回收政策的成效成疑。

環團冀玻璃再造填海物料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不論放置多少三色桶,成效亦比不上增設社區回收點。她解釋,市民未必為意回收物要先清潔,或會棄置未清洗的回收物,污染桶內所有回收物,反之在社區增設回收點、並派人在回收點輔助市民正確回收,回收流程較人性化。

針對玻璃回收問題,世界綠色組織政策倡議及項目主管黃俊賢表示,本港玻璃回收率要達至七成才合格,目前情況未如理想。他提到,香港目前尚未強制實施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制,生產者未必要支付徵費,他認為強制實施後,本港玻璃回收率會有改善。他舉例指,日本和南韓已有生產者責任制,回收率大大提升;國際間亦會將回收的玻璃再造成填海物料及環保磚,預計香港未來若要填海,亦可利用回收玻璃再造而成的填海物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