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公院24小時通波仔 冀2年擴至所有聯網

心臟病是本港第3號殺手,每年逾6,000人因而死亡,超過六成屬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心病,心肌細胞缺血壞死,引起各種併發症,包括心臟壞死、猝死等,治療分秒必爭。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是常用的標準治療,但過去公立醫院只能於辦公時間為病人通波仔,直至2018年九龍中醫院聯網引入24小時通波仔服務,搶救更多急性個案。醫管局期望有關服務於未來2至3年能推展至所有醫院聯網。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顧問醫生陳鑑添表示,通波仔和靜脈注射溶栓治療均是心肌梗塞的標準治療,但前者的治療效果較優勝,能減低出血、併發症及死亡風險。陳表示,在24小時通波仔服務開始前一年,伊利沙伯醫院及廣華醫院均僅有約三分之一的急性心肌梗塞個案能接受通波仔手術,為改善此情況,兩間醫院組成團隊,開展24小時通波仔服務。

大年初一3次急召 醫生「不辛苦」

此項服務由兩間醫院心臟科醫生組成候召名單,若有急症室病人在非辦公時間需要通波仔,護士會通知心臟科醫生,同時將病人送往伊院心導管室進行手術。53歲的陳先生今年9月下班後替朋友搬水,事後心口痛及呼吸困難,晚上由救護車送到廣華醫院,發現有3條心臟血管梗塞,隨即轉到伊院進行通波仔手術。他憶述當時過程迅速,現時康復進度理想,與以往的身體狀況相若。

伊院內科顧問醫生李耿淵表示,曾於大年初一晚上接到3次呼召,來回醫院幾次,但10至15分鐘的手術能挽救病人生命,直言相當值得,「救到病人,我們是很開心、很精神地離開醫院,不覺辛苦。」相關團隊今年獲得醫管局傑出團隊獎。

急性心肌梗塞 逾半需緊急通波仔

今年年初,九龍東醫院聯網的聯合醫院和將軍澳醫院亦加入這項服務,在非辦公時間將需要通波仔的病人送至伊院。在服務開展的兩年間,團隊共接獲1,181宗懷疑急性心肌梗塞個案,其中57%需要緊急通波仔,非辦公時間做手術的比例約6成。團隊指基於人手問題,很難每間醫院都有24小時通波仔服務,醫院之間要互相合作,期望服務於未來2至3年可推展至其餘醫院聯網,每個聯網至少有一間醫院可提供24小時通波仔服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