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貢鄉郊土地混亂,相思灣村違建道路兩旁分別劃作自然保育區及綠化地帶,建屋須經過改劃土地用途,並獲城規會批准。然而,在兩個劃定範圍內的土地,分別由多間公司持有,近年更出現多番易手及分割,8年間升值2.5倍。有團體批評這種「先破壞、後改規劃」的方式,是為日後興建「搵大錢」的丁屋鋪路,卻破壞公眾可享有的自然景色。
鄰近違建道路旁其中兩幅土地,早在60年代由兩名劉姓原居民持有,數十年來並無發展。至2005年,清水灣半島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公布,兩幅地規劃於自然保育區內,及至2011年,一間名為創迪國際有限公司以40萬元購入,該公司在持有土地期間申請將地2分為4,並於去年2月再以近139萬元轉售予華業﹙香港﹚有限公司,地價升值約2.5倍。至於該路另一端則劃作綠化地帶,惟上址近20幅私人土地亦由一間名為中邦發展有限公司持有,而該公司單一股東是陳廣盛。
有知情人士透露,50、60年代新界事宜由理民府統籌,惟港英年代貪污舞弊,偷龍轉鳳做法層出不窮,不排除多年間有人將「保護地」變「屋地」。
「23萬監察」發言人王國興指,在鄉村以「先破壞,後改規劃」的發展屢見不鮮,他解釋源於部門拖延及執法不力,弄致「無王管」,土豪惡霸有恃無恐任意破壞土地,發展村屋生意,他批評規劃署有定期高空監察,若土地出現變化,無理由不知道,今次事件明顯失職,而涉及的其他部門,包括地署、環署、路署及屋署等部門亦有失職及管理不善之嫌,批評部門未有利用權力,致土地問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