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大灣區投票權 體現民主包容

近日,社會開始討論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跨境投票機制,讓無法返港投票的香港市民亦能參與選舉。特區政府在具體的執行細節上,應做到釋除各方疑慮,以保障多年來行之有效的選舉機制。

事實上,境外投票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不是新鮮的事物,而是一項可讓身處海外公民投票的惠民措施。一般的做法是,該政府會利用其駐外領館設施或租借的場地,作為票站開放予合資格人士投票。每當某地進行選舉,我們亦不時聽聞身邊的外籍朋友會前往位於香港境內的領事館票站,不需千里迢迢返回原居地履行責任。

優化制度 提升質素

作為一個流動性高的城市,香港的選舉總不能一成不變,必須顧及近年內地與香港融合的趨勢。加上民主選舉所體現的精神是包容和參與,優化相關制度是提升公民社會質素的重要途徑。更需注意的是,今明兩年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關口通行狀況有眾多不明確的因素,故趕及明年選舉前完成立法工作,將能惠及更多身處境外人士。

根據坊間的估算,現有約五十萬名港人居於廣東省內,相當於一個區議會的人口規模,當中以深圳的人數最多。若然我們忽視這五十萬人的聲音,將是香港社會的莫大損失,亦有機會令選舉難以反映真實的民意。我們相信,許多在內地的港人是希望能夠行使選舉權利,但礙於需在投票當天回港前往特定票站,才打消部分人士的投票意願。

從行政層面來看,社會有意見認為居住在大灣區的居民,難以界定他們在香港所屬選區,甚至會容易造成「種票」。事實上,查看海外地區的經驗,選區界定一般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以美國為例,身處海外的國民是以最後的居住地參與聯邦、州份或地方的選舉。即使未曾在美國境內居住,亦能以其父母的住址作為選區。由此看來,選區的界定或許能有較寬鬆的處理方法。

另外,反對派指擔心他們難以派員前往內地的票站進行監票,但此實為無稽之談。我們真心不明白,為何反對派會恐懼前往內地?是由於他們已觸犯內地的法律,還是旨在吹捧一種無根據的白色恐怖?若然反對派是光明磊落,出入內地不論是助選抑或是監票,均應不會受到任何的干預或限制。

更令人遺憾的是,有意見是以陰謀論的眼光看待開放境外投票措施,指建制派基於在明年的選舉中「怕輸」,才急於推出政策藉以增加建制選民的比例。坦白說,現在沒有一個準確的民調,能夠分析居住在大灣區五十萬港人的政治取向,最終選票花落誰家尚不知道。選舉人,不論是哪一黨派,從來都要抱持有贏有輸的心理。建制派於去年區議會選舉形勢惡劣仍不避選,奮勇一戰,並於選後檢討各自不足之處。反觀反對派,在當局尚未有任何大灣區投票具體細節前已開宗明義反對,剝奪在大灣區香港選民的投票權,明顯與民主制度中的包容精神背道而馳,亦反映出反對派有「怕輸」的心態。若反對派怕輸,他們更需重視在大灣區港人的民意,不應只以政治陰謀論思維看待選舉的行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