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家長對「疫後新常態」一詞不會陌生。中小學生由全日上課轉為半日上課,孩子的學習模式更趨科技化,幼兒班的孩子早前也忙於「線上學習」。作為家長,我們又可以如何利用這次機會建立與子女的關係呢?
在心理學中,「聆聽」包括聽出「訴說者」真正的意思,掌握「訴說者」的情緒。於疫情未完全消退,更多時間留在家中的日子,無論是家長或孩子,鼓勵建立更緊密的聆聽空間。簡單的一幅圖畫,或在家中為各人設立一個「我的信箱」,透過書信往來了解大家心中所想。
更多在家時間或許帶來更多摩擦,情緒爆發時忍不住用衝動方式表達不滿。家長及孩子不妨預先製作「情緒天文台」,包含開心、傷心和憤怒等情緒圖像,同時制訂「情緒風球應變措施」,如一方憤怒時,另一方先幫忙預備一杯清水。透過觀察,學習如何應對各人的情緒及需要。
這字除解釋作振動外,亦可理解為情感上的感應。從小事觀察,可能是送上一杯水,或是預備好一雙拖鞋,一點一點累積窩心的行為。當孩子努力時送上一聲「謝謝」,同時亦教導孩子學習感恩及互相欣賞。
放手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建立自主能力。在家時間多了,不妨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放手讓他們學習,過程中更能幫助孩子建立專注及執行能力。
大家也不知道疫情何時消除,可能要長時間作戰,但慢慢改變心態,利用L.O.V.E四部曲幫助大家走得更遠。共勉之。
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
中心經理劉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