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誤食膠喪命 部門減塑鬥卸責

海洋垃圾嚴重危害海洋生態,近期有兩隻年幼海龜在本港水域死亡,香港城市大學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本月協助漁農自然護理署跟進事件,解剖發現其中一隻海龜的食道內有不少膠袋同飲品包裝紙,甚至有完整的塑膠手套!環保團體批評政府遲遲沒檢討增加膠袋徵費,又未有禁用即棄餐具,而海洋垃圾問題涉及多個部門,相關部門卻被批互相推卸責任,令本港海洋垃圾問題愈趨嚴重。

城大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分別在本月七日接獲漁護署通知,在長洲東灣海灘發現一隻綠海龜屍體,本月十三日颱風「浪卡」襲港時,該組又接獲市民訊息,在深井雙仙灣發現另一隻海龜屍體。研究組處理發現兩隻綠海龜同屬未成年海龜。

籲市民謹記不要亂拋垃圾

研究組透過影像探索東灣的綠海龜時,發現因誤食塑膠垃圾而導致腸道阻塞同穿窿,包括多種魚絲和膠袋等。而第二隻海龜的食道明顯脹大,食道裏除了小部分是食物同糞便外,其餘全部都是海洋垃圾,例如膠袋同飲品包裝紙,體內更有一隻大小約十五厘米乘廿五厘米的完整塑膠手套。

研究組指出,雖然不可以百分百肯定該兩隻綠海龜的死因,但海洋動物誤食塑膠垃圾有機會造成腸道阻塞,引致消化系統潰瘍同穿窿,最後導致動物死亡,故勸喻市民謹記不要亂拋垃圾,因不單是海洋,若在市區同郊區棄置的垃圾都有機會透過風雨或溝渠等流入大海,危害海洋動物的健康,破壞海洋生態。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保育主任(海洋)王素君表示,海上垃圾問題分別由海事處、漁護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多個部門負責,環保署雖然負責統籌,但實際上各部門因垃圾出現位置而互相推卸清理的責任,有待加強執法。她又批評,政府減塑力度不足,遲遲未有增加膠袋徵費及收緊豁免範圍,亦未如台灣般定出全面禁用即棄餐具,或落實生產者責任制的時間表。

港海洋垃圾七成來自內地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亦指,本港海洋垃圾污染嚴重,而當中近七成垃圾都來自內地,他剛於本周一重陽節翌日組織共四十人到塔門「淨灘」,短短兩小時已清理四百公斤海洋垃圾,多數屬於來自內地魚網及魚袋等。每年秋冬時分,海洋垃圾會隨水流漂往本港西面一帶,容易變成生態災難,對生物影響亦極大,促請政府加強海洋清潔,而兩地公民亦應該提升保護海洋的意識,切勿亂拋垃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